首页 > 理论研究 > 图书 > 2000年以前 >

《人权新论》

  • 作  者:郑杭生
  • 译  者: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3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社科新论丛书》中的一本。编写本书的目的是“试图从正确的视角,结合历史和现实的实际,较为全面、系统地回答”诸如“什么是人权,为什么要了解和研究人权,如何正确理解和研究人权”等等问题。

  全书除引言外共分十章,分别是:第一章,西方古代近代的人权思想;第二章,当代西方学者的人权理论;第三章,西方国家人权制度的演变及困境;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人权论;第五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争取人权的伟大斗争实践;第六章,中国人权思想的萌芽和演变;第七章,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权建设;第八章,国际人权约法及实践;第九章,当前国内外围绕人权问题的尖锐斗争;第十章,为实现充分的真正的人权的崇高目标而奋斗。作者认为,人权就是一定社会或一定国家中受到认可和保障的每个人实际拥有和应当拥有的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特别是基本权利。这里,“受到认可和保障”主要指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障;“每个人”指国家的每个公民或社会的一切成员,而不管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门第、财产、文化、才能等状况如何;“实际拥有和应该拥有”指人权作为“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包括实然权利和应然权利两个部分,实然权利指能够实际享受的权利,应然权利则指应该享受但目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还实际享受不到而尚需努力争取的权利;“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指人权是每个人实际拥有或应当拥有权利的最普遍概括,也即泛指凡人实际享受和应该享受的一切权利;“基本权利”制作为其他权利基础的权利,也即特指人的生存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权利等。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反对殖民主义的国际运动推动下,集体人权这种新型的广义的人权越来越得到一些国家宪法与国际性文件的承认和肯定。历史地看,人权思想的出现、人权理论的提出,人权制度的建立、人权实践的扩大,无一不是跟社会进步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它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人权攻势,我们不仅应该,而且必须认真研究人权问题,从而说明人权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明社会主义人权观和资本主义人权观的根本区别,说明世界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权的真实情况,说明围绕人权问题所进行的尖锐斗争的实质,把国内外敌对势力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澄清他们制造的混乱,同时促进我们自己树立科学的人权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具体制度的建设。
作者简介: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本书:《中国人权辞书》

下一本书:《现代人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