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图书 > 2000年以前 >

《人权论》

  • 作  者:叶立煊 李似珍
  • 译  者: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1年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绪论及四章共五大部分,绪论部分系统论述了人权的涵义及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状况,阐明了研究人权和人权思想对我国思想理论界的重大意义,并指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人权和人权思想;后四大部分分别详细阐述了“资产阶级的人权论”、“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权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论”及“国际人权论”。

  “人权论”是指有关人权的理论。该书认为,“人权就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生活的一切人或绝大多数人有资格享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关于人权的内涵,作者列举了四大方面: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或发展智能权,每一个大权利项下又包括诸多具体的权利。作者认为,人权是社会一定生产方式或经济关系赋予的,可简称为“生赋人权”,由于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经济关系,从而产生不同的人权。作者逐个论述了资产阶级人权论、空想社会主义人权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论及国际人权论,分析了各个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深入剖析了各种人权理论,并对其作了客观的评析。作者认为,人权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和所提出的要求以及人类实践斗争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在研究人权和人权思想时,作者坚持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及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考察,因而全书一以贯之地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和评价人权理论。例如,在评价资产阶级人权论的实质时,作者写道:“资产阶级人权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地位、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资产阶级人权论是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在政治理论上的反映,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在评价《世界人权宣言》时,作者也对宣言所言国际人权是“源于天赋人格尊严”提出了批判,认为把“人格尊严”说成是天赋的,“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作者简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