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网首页  | 最新文章  | 在北京  | 在上海  | 在福建  | 在甘肃  | 在新疆  | 精华文章  | 图片报道  | 视频报道  | 分析评论  | 重要解读文章  |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人权行动在中国 > 最新文章
“全民社保城市”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8-04 13:54:49   来源: 央视网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200多台自助服务设备提高效率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各类办事指南手册方便百姓

 

 

  厦门市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巡回审判点也入住厦门市总工会

 

 

  厦门市总工会就像“职工之家”,随时敞开大门

 

  厦门市总工会推出的医疗互助保障办法受到欢迎

  医疗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不少患者和家属表示:“有时候住院一次,可能花去一年积攒的收入。如果是一场大病,那后果将更为严重,可能耗光半辈子积蓄,更有可能欠下大笔债务。”

  从基本医疗保险,到基本养老保险,到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能否覆盖全体市民,保障水平如何,也决定了“全民社保城市”的成效。人人能享有各自所需的社会保险,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是从职工到全体市民的保障“兜底”制度。

  厦门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始于1983年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和来厦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进入21世纪,制度改革的重点转移到统筹城乡、重点在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开展建筑企业和矿山等高危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并对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补充,统一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将在厦就业的港澳台居民纳入社会保险统筹范围。经过31年的统筹实践,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在内,已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本地户籍员工和外地户籍员工两类制度相互衔接、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全民社保城市”政策框架。

  社保基金一项都不能少

  2003年7月,厦门改革和创新社保经办模式,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险合一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参保人员的统一登记、统一申报、统一核定、统一征缴。通过架构起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平台,各个险种之间实现了数据共享,业务处理互联互通,有效杜绝了数据不共享所产生的漏洞,使城乡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全面保障。同时“五险一金”还将原来各险种参保手续中重复的部分省略,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经办工作效率,方便了市民。

  截至2014年6月末,厦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9.86万人、303.97万人、170.08万人、169.77万人、和157.3万人,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长4.43%、6.9%、5.89%、6.76%、5.62%。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09万人和107.13万人。

  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继2007年构建全民医保制度、2008年统筹城乡统筹医保制度的基础上,2010年7月,按照城乡一体化“同城同权”的基本原则,厦门市出台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统一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门诊和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统一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参保人员的自付医疗费困难补助制度,启动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向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医疗待遇上的均等化迈出了新的一步。

  2012年4月起,再次扩大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适用范围,明确三类未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在一次性补足基本医疗保险费后可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继续扩大厦门市全民医保的覆盖面,减轻退休人员医疗负担。

  2013年厦门又在福建全省率先建立医疗保险健康综合子账户,并作为医保的一项重点改革方向。即将原来个人医疗账户只限于支付本人医疗费、体检和购药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到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健康综合保障。参保人员与父母、配偶、子女通过建立家庭医疗共济网,使用健康综合子账户资金互助共济,从原先“保个人”向“保家庭”的综合保障功能延伸,极大地减轻自付医疗费负担。

  据悉,厦门全民医保政府补助的力度在福建省最高,政府强大财力的支持,是厦门推进全民医保的成功之基。近年来,在实现城乡居民住院大病统筹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居民的门诊医疗费用统筹,老百姓的门诊常见病医药费也可以报销,并加大参保人员医疗报销比例,让老百姓的医疗待遇不断提升。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柳华文对记者表示,厦门市社保体系不断的完善和健全,超额完成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的相关要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分享到: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editor@humanrights.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值班电话:13651236230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