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网首页  | 论坛介绍  | 会议议程  | 领导致辞  | 论文发言摘要  | 与会代表  | 相关报道  | 图片报道  | 视频  | 人权白皮书  | 相关链接  |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第三届北京人权论坛 > 人权白皮书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四、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逐步建立,中国政府遵循人力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为改革取向,尊重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努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实现人力资源从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的转变。

  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基本形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用人主体。1998年至2009年,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从9058万人下降到6420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从41.9%下降到20.6%;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就业人员从894万人上升到3389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从4.1%上升到10.9%;私营单位和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从3232万人上升到9789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从15.0%提高到31.5%。

  图5 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分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固定工制度,落实单位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自主择业权,以双向选择、自主协商、订立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式,增强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国政府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不断破除劳动者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劳动者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流动日趋活跃。2009年,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劳动者达到9700万人次,成功实现就业和转换工作的达到3600万人次,分别比2000年增加7700万人次和2600万人次。同年,全国外出就业和本地非农从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总数达到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达到14533万人,就近到二、三产业实现就业的本地农民工达到8445万人。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服务领域和内容日益多元化,从最初的招聘服务、人事代理发展到包括培训服务、劳务派遣、就业指导、人才测评、管理咨询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产业链。2008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4.9万余家,基本形成由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外合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积极履行承诺,使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逐步增加。2009年,中国境内的中外合资人才服务机构从2003年的30家增加到160家。

1,2,3,4,5,6,7,8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2010/09/13
  •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全文) 2010/09/13
  •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全文) 2010/09/13
  •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全文) 2010/09/13
  •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发布会 2010/09/13
  •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humanrightscn@yahoo.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