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巴塘:“高颜值”换来“高产值”

2022-07-14 10:36:42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万玛加 王雯静 谭梅
  簇簇竞相开放的狼毒花,朵朵糖豆般盛开的硕花,遍布草原的黄蘑菇、白蘑菇……盛夏的巴塘草原水草丰美,风景如画,骏马在蓝天下飞驰,牛羊在绿草间游走。

  “在草原最美的季节,一定要来我们这里做客啊,新建的旅游自驾游营地刚刚提档升级。来感受一下嘛。”下巴塘村第一书记齐美多丁在电话里盛情邀请着。

  7月初的一天,我们一路驱车赶往下巴塘村。这个位于青海省玉树市巴塘乡的纯牧业村属于高山牧场,蜿蜒铺设的乡村公路像黑丝带一样绕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中,美丽的草原风光一览无余,身处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牧人们早早就开始享受难得的草原美景了,他们在阳光下席地而坐,野餐、玩耍、跳舞,欢声笑语飘荡在草原上,徜徉在人们心间。

  来到下巴塘村旅游扶持自驾游营地,数十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白顶黄边藏式帐篷和藏式木屋点缀其间,如同散落在草原上的钻石,阵阵欢呼声、歌舞声不时从营地传出。

  “我们这个自驾游营地,是2021年在青海玉树和北京密云两地的支持与资助下建设的,今年我们又新建了一座射箭场,新增了藏式木屋,赛马场也要开工了。”齐美多丁介绍道。

  顺着木栈道走进木屋,极具民族特色的矮脚藏式木桌、一体多用的木椅整齐摆放着,各类餐具一应俱全,精美的电灯被擦得干干净净。

  “这里以前就是一片草场,现在成了我们村集体收入的‘风水宝地’,给村民们带来了新希望。”下巴塘村包村组长样尕才仁在一旁说,“去年仅开张营业4个月,除去水电、人工成本,收入近13万元,尽管每个人分红不多,但村民们这一看就有奔头儿啊。”

  样尕才仁介绍说:“我们的生态木房、遮阴帐篷、木桥栈道修建质量都很高,还配套了桌椅床凳、厨房用具、娱乐用品、亮化等设施,就是想让游客能有更好更舒适的体验。”

  自驾游营地项目没有建设之前,下巴塘村没有任何产业发展项目,全村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单一、传统的畜牧业,每家或多或少都有些牛羊,基本生活还能保障。然而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村民们的收入就会受影响。

  “以前靠天吃饭,如果牛羊出栏率低或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当年的收入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齐美多丁说,而今,自驾游营地项目的建设给村民们带来了新希望。

  “除了邓卡寺社的50多户村民被征了地,他们用土地入股之外,村里剩下的所有人都是免费入股。当然,按照土地入股的分红时会比其他人分得多点儿。”样尕才仁自豪地讲,自驾游营地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分红,还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35岁的旦增江永是土生土长的下巴塘村人,也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月,他参加了玉树州囊谦县慈善培训学校的“雨露计划”学习厨艺,两个月后顺利拿到培训资格证,并成功在村自驾游营地上岗。

  “我现在随随便便就能做35种菜品,在自己村的营地当厨师,每个月收入有5000元,比外出打零工强多了。”旦增江永说。

  “今年,在我们下巴塘村,像旦增江永一样通过‘雨露计划’学习装修、厨艺等职业技能的有12人,都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心愿。”下巴塘村党支部副书记久美森格介绍,当前,旅游扶持自驾游营地项目顺利实施,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拓宽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未来,我们希望能把村里的旅游项目搞起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大家在共同致富的路上谁都不掉队。”齐美多丁说,村两委筹划的旅游项目正在落实,他们想让村里的百姓吃上“旅游饭”,发起“旅游财”,把草原生态的“高颜值”转换成牧民手中的“高产值”,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