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2016 > 2016全国两会 > 媒体评论 >
评论:中国“柔”增速以强改革

2016-03-06 13:50:15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钟凯

  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然而“稳中求进”将是趋势,向国际社会释放乐观信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爬坡过坎的关头,虽然调低了步速,但腾出了回旋的空间,增强了协调韧性,便于更自如地施展复杂的转型动作,攻坚克难。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中国的GDP预期增长目标定为6.5%-7%。这一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风向标在去年“左右”的基础上又柔韧了几分。

  这是中国自1995年以来再次采用目标区间来定位经济增长。数字表达方式转变的背后,是“以柔克刚”的传统智慧:以柔性目标释放改革空间,蓄力攻克换挡转型难关。

  去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以下,这是25年来首次。2016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国内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一面要应对“四降一升”的压力,另一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刻不容缓。

  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统筹协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是个难度系数不小的平衡动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度成为常态。而伴随着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的调整,中国已经告别了“速度与激情”的时代,进入了深化改革的窗口期。

  如果紧盯着GDP增速这一发展指标,仍然一味追求高增速,则可能积重难返,错失结构调整的良机。对此,决策者有着清醒的认识,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交实底、出真招。

  不“唯GDP论英雄”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速不重要。国际经验表明,经济体如果失速,那改革就无从谈起。

  2016年经济目标的区间下限定位6.5%,这是未来五年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最低平均增速,体现了保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底线考量,也能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

  “十三五”开局之年有必要打牢基础,为日后的调整创造更多余地。在2015年GDP增速6.9%的基础上冲刺7%,也能引领增速调整的适当过渡,提振发展士气。

  不可否认,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实现6.5%以上的增速目标对于有效投资空间大、国民储蓄率高、消费能力强和政策工具足的中国而言,是可以做到的。无论是消费升级加速,还是新型城镇化推进,都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新动能。

  在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4%的情况下,即使保持6.5%的增长,有着超十万亿美元经济体量的中国也仍将是世界增长的最大引擎。不断“走出去”的企业、消费能力日益增强的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开放的市场,将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和改革红利。

  然而,GDP增速目标的弹性设定表明,经济增长不是今年中国政府唯一的任务,定调柔性增长的方式正是要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五个发展理念的任务。

  无论是清理“僵尸企业”,还是消化房地产库存,都会面临来自各方的阻力和压力。没有了强制性增长目标的“紧箍咒”,地方政府更应自如地发力改革。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去产能过程,此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拥有更好的经济环境、政策保障和社会基础,地方政府应更有勇气和智慧来平衡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

  此外,弹性增速有利于市场更多更深地参与资源配置,这是改革的初衷,也是路径。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进一步加快自身建设,继续为企业和个人“松绑”,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

  虽然增速放缓了,但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速度减而质量增,产能降而效益升。随着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将逐步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爬坡过坎,柳暗花明。

分享:
收藏 复制 打印

相关热词搜索:增速 中国

上一篇:驻华大使看两会:相信中国改革的决心和领导力
下一篇:评论:规划凸显民生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