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水 湿地入城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资讯 > 视频 > 国内 >

生态治水 湿地入城
2019-01-17 09:13:43   来源:央视网   作者: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提起海南海口,大家马上会想到绿水青山、碧海蓝天,但是很多年里,海口的多条内河却被严重污染,成了黑臭水体,周围的居民不但享受不到潺潺流水的美景,反而备受污染的困扰。不过现在如果您再去海口看一看,会发现黑臭水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多个精心打造的湿地公园,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白鹭飞翔,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湿地美景,幸福感大增。海口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治好了黑臭水体呢? 

  鸭尾溪,全长2.1公里,流经海口市海甸岛。沿着河边一眼望去,河水碧波荡漾,岸边鲜花盛开,不时有市民在河边散步,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过去的鸭尾溪可不是今天看到的这样,曾因水体黑臭而臭名远扬,2015年11月被住建部和环保部列入黑臭水体。居住在周围的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更别说到河边休闲散步了。

  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扩张与发展,两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超出市政管网承载能力,污水溢入鸭尾溪,导致水质变差,河道淤积。附近居民怨声载道,虽然这些年鸭尾溪也一直在治理,但效果却不理想。

  海口市美兰区区长周健说:“过去我们治理是采用曝气加挖淤泥这样一些方式处理。曝气就是让空气和水能够更充分地融合,这样增加水里面的溶氧量,达到相应治理目标,这种方式没有对污水彻底截流。”

  过去采用“清淤”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河水黑臭的问题,但各种排污入河的管道依然存在,随着污水长年累月排入河中,一段时间后,河水又变得臭气熏天。如果说城市相当于人的肌体,那么内河就是血管,水质好坏影响着城市健康。一方面,海口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海岸风光,但城市内河污染却大面积存在。曾经一度,包括鸭尾溪在内有十余条河常年重度污染,水体黑臭曾是这座城市流动的伤疤。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美舍河上。

  美舍河全长约16公里,水域面积约68万平方米,是海口的母亲河。从上世纪90年代起,水体水质日益恶化,美舍河成了海口的龙须沟,屡治屡污,污染难以根除。

  从2016年开始,海口市对黑臭水体进行彻底整治。

  对于鸭尾溪来说,这一次的治水改变了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海口治水办对河道中的排污管道进行了全面排查,并接入河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

  海口市美兰区区长周健说:“按照关于水体治理要截污纳管,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要求,通过对沿岸的14个排污口的截流,铺设污水管道再加上一体化的处理设备,对大概6700吨污水集中处理,把过去直接排到河里的污水,处理成达标之后的水再排到鸭尾溪里来。”

  对于美舍河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污染在水中,根源在岸上。要想彻底治理美舍河,必须把入河的污染源摸清楚。

  海口市水务集团党委书记邓新兵说:“我们一共在上游排查了两百多公里的管线,打开井盖6000多个,调查500多个小区。我们要知道每一条污水管线它的来去,既要有来处,也要有去处。通过管网的摸排基本上掌握了,画了一张绣花图。”

  摸清了管道,紧接着就是为每一条管道规划它的去处,做到一管一策。有的接到主干管网,有的接到污水处理厂,有些污水通过湿地过滤的方式进行净化,达标排放,这仅仅是第一步。美舍河的治理还打破了原有河道两侧与河堤都是硬化水泥立面的水利工程模式,而采取了生态治水的办法,让河流还原它本来的面貌。

  海口市水务集团党委书记邓新兵说:“简称三面光,就是堤岸和河底原来全部都是水泥构筑物,这样既没有生命也缺乏呼吸。打破以后重塑了蓝绿空间的界限,重新塑造了一个自然生态弯曲的河岸线。这样不仅为生物栖息提供了空间,让水跟微生物、植物、土壤有更多的接触空间,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也构筑了一个水岸交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

  昔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垃圾填埋场,现如今变身为百姓亲水乐享生活的湿地公园。河岸同治对生态进行整体修复,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更新能力,带动湿地入城,是海口治水的新理念。在城市中,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和谐共生。这一生态修复理念在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的治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八级梯田组成的满眼绿色,很难想象实际上是一个生态污水处理厂,这里每天可以处置5000吨排入美舍河的生活污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家卓说:“这个湿地是兼具景观和治污功能的,做了一个八级的梯田,水在流下来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污染物的拦截、过滤、净化,还有一些植物的吸收、吸附,包括一些微生物的作用,对水起到一个综合的净化作用。”

  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不仅仅是一处美丽的城市景观,更是一个绿色生态的污水处理设施。

  以往污水处理厂建设往往被周边的居民强烈排斥,认为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而这个与传统钢筋水泥结构的污水处理厂不同,是一个绿色的基础设施,受到了周边居民的欢迎,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湿地美景,这一生态治理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不可小视。

  海口市水务集团党委书记邓新兵说:“原来传统的污水厂处理污水每吨要一块二,我们这个湿地处理污水只要2毛钱,平均每吨水节约了1块钱。每年能够节约150万元。”

  美舍河畔的凤翔湿地公园还成了孩子们学习自然知识的教学平台,周末,在这里,松鼠学堂的老师正在给湿地保护的志愿者们上一堂生动的植物课。

  水菜花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水生植物,它对赖以生存的水质要求非常高,人们往往用水中有没有水菜花的生长来判别水质是否受到污染。在美舍河畔的凤翔湿地公园,满眼绿色,水声潺潺,河岸景观融为一体,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过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事实上,美舍河的治理攻防战已经打了近20年。之前,治理手段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模式展开,但效果始终有限,治标不治本。自2016年起,海口及时转变治水思路,采取生态治水、河岸同治、全流域治理的模式,不断融入海绵城市、基础设施修复、城市更新等理念,以美舍河为示范,以点带面、逐个突破,继而全面推动全市32个城镇内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不仅解决了水体黑臭的顽疾,更打造了一个滨湖的生态呼吸系统,让湿地在海口的城市中复活。不仅如此,通过沿河巡查还在美舍河入南渡江的上游,发现了天然的红树林的存在,并大胆将红树林栽在了美舍河中,获得了成功。

  海口市水务集团党委书记邓新兵说:“每公顷红树林每年能够吸收200公斤的氮、20公斤的磷。红树林是作为美舍河生态修复的一个标志物,美舍河的生态修复成不成功,红树林的生长是不是良好,起着关键性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近几年,海口市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鸭尾溪、美舍河、五源河这些昔日出名的臭水沟,先后变身城市里的湿地公园或湿地景观,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同时,还增强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抵御洪水内涝,调节气候,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方面都显现出效果,一举多得。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家卓说:“这次治水综合体现了一个生态的理念,将这个城市作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最小程度减少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影响。可以看到在治理过程中将景观和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包括步道公共滨水空间的打造有机结合起来。海口这种做法,在全国来说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海口,每块湿地都有不同的规划和修复方案,分不同的类型,依次推进治理。2018年10月25日,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在治理的同时,海口还立法保护湿地,2017年7月《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公布实施,理顺了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了保护修复力度。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海口东寨港自然保护区鸟类分类种类由119种增加至160种,鱼类分布种类由2013年的204种增加至2016年的212种。水菜花、水角等濒危植物恢复了生机。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得好好珍惜。但是珍惜环境、保护生态也需要讲求方法。黑臭水体这个城市顽疾多年来久治不愈,为什么终于能治水成功?因为海口采用了生态修复、统筹治理的方法,以治水治污、湿地保护作为切入点,促进人、水、城和谐共生,不仅基本解决了黑臭水体,还带动湿地入城,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景观。这是海口生态治水的新模式,各个地方、各座城市的自然环境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不妨因地制宜,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生态保护之路。


上一视频:习近平:全面深入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
下一视频: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维护公平正义 回应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