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为乡村“强筋壮骨”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章 > 2016年—2020年 >
优质教育为乡村“强筋壮骨”

2019-06-19 09:34: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中英、马振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乡村学校生源逐渐减少,一些校长和教师对乡村学校的前景有些迷茫。我们也在深入思考,乡村教育如何回应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我们能给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如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树立大教育格局,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跳出教育看教育,认真审视乡村学校发展。乡村教育要确立“跳出乡村办教育、城乡融合谋发展”的方向,着力办好既有乡村气息又有城市品质的乡村学校。
 
  甘肃金塔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同时,谋划好县域义务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真正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民子弟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与城镇一样的优质公平教育。
 
  跳出学校谋发展,科学筹划乡村学校未来。乡村学校要突围,质量提升是关键。
 
  我们要求乡村学校加强学校与村社的联系,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学校课程,健全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小校小班优势,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帮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自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开门办学,向村社共享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从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的高度定位学校发展,真正让学校成为乡村振兴计划的命运共同体。
 
  创新办学思路,激发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首先在于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振兴,必须先培养、发现并扶持乡村校长,让乡村校长都具有一腔教育情怀、一份责任担当、一身教育管理本领。
 
  同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师资队伍培训的常态化机制,把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建立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长期从教的机制,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素质、具有本地特色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全面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
 
  我们打造了一支优质稳定的师资队伍,为乡村师资“输血”;城乡携手教师交流、联盟办学送教下乡等平台,为乡村师资“换血”;通过名师工作室、在线课堂、多级培训,为乡村师资“造血”。
 
  我们依托信息技术,助推乡村教育升级换代。随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尤其是宽带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全覆盖的背景下,要使在线教研、远程网络备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规定动作,形成“人人用、科科用、常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我们多方引入社会资源,为乡村教育增添活力。乡村学校发展,一方面要挖掘内部潜力,另一方面也要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热心乡村教育的人士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满足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为乡村教育增添更多“源头活水”。
 
  提升办学层次,引领乡村文明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培养人。聚焦“人”的发展,乡村教育应首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德育体系,全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能够得到身体、心理和智力的全面健康发展,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学校发展要走“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路子。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振兴乡村教育,既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传播文明的需要。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应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把乡村学校办成文明绿色的窗口和基地。
 
  下一步,我们要用学校良好的清风正气助力乡村现状的治理和改变,引领乡规民约向善向好,让美丽校园成为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的原点和辐射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乡村美,中国才能美;乡村强,教育必须强。用心办好农民满意的乡村教育,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作者: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教育局 刘中英、马振升)

上一篇:发扬民主集中制的比较优势
下一篇:权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收入分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