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执行标准化体系建设 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仗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章 > 2016年—2020年 >
探索执行标准化体系建设 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仗

2018-08-08 10:22:32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沈燕虹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法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目标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必然要求。201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法院决胜“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动员部署会上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坚决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仗。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实现了执行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执行工作质效有了很大提升,执行工作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积极发挥首创精神,以创新破题,借科技加速,推机制革新,通过“流程再造、机制重构、队伍重组”对既有的执行模式、执行机制、队伍管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以“流程化、模块化、专业化”为核心的执行标准化体系,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园区路径。
 
  一、 探索建立执行标准化体系的现实意义
 
  1.执行标准化是破解人案矛盾的必然途径。近年来执行案件呈大幅增长态势,而执行人员、车辆、装备等资源客观上无法实现同步增长。以园区法院为例,2017年收案数达2012年的5倍,加之法官数量少,执行辅助人员流动大且配比不足等问题,对执行机制创新改革,对队伍结构重组,实现资源的内部优化成为保障案件良性运转的必然要求。
 
  2.执行标准化是革新“一人包案”旧模式的重要需求。传统办案模式下,一个法官带一个书记员全程包办案件,而执行的事务性的工作量大、细碎、突发性因素多,如果不作合理分工、有效纾解辅助性功能,执行效率必然低下、执行法官也难免顾此失彼,办案质量也不免参差不齐,与此同时,过分集中的权力也极有可能带来廉政风险,为权力寻租滋生空间,这就使得重构办案模式成为提升执行效率、规范执行行为的必然要求。
 
  3.执行标准化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的客观需要。执行难既是法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诚信问题、民生问题。因执行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等执行难现实并不为社会了解,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法院的工作满意度,影响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建立执行标准化体系,有标准化的流程可参照,有明确的节点可预期,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是增进人民群众了解执行工作,理解执行难的题中之义。
 
  二、执行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1.流程再造,开创规范化办案的执行新格局。彻底打破效率低下的“一人一案一包到底”旧制,以执行团队为核心,对执行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对执行节点进行定时、定质、定量的管理。一是精细化工作流程。对执行启动、财产查控、财产处分和结案审查4大环节37个节点进行了流程再造,制作流程图,每个节点确定完成时间;固化操作步骤,每个步骤确定操作规范,形成精细化的办案流程。二是固化岗位职责。各流程节点专人专岗负责,每个岗位明确工作职责、质量和时间标准,克服了司法辅助人员流动性大,岗位连续性不稳定的弱点,实现“铁打的岗位流水的兵”。三是细化制度规范。对每个流程节点制定详尽的操作规范,对指挥中心、信息查控、快速反应、司法网拍、终本案件管理等出台专门性规章制度,实现了每个节点有章可循、每个实施有据可依。
 
  2.机制重构,树立集约化办案的执行新思维。打造以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为“CPU”的集约化运作平台,建立财产保全、网络查控、现场查控、调查送达、快速反应、终本案件管理、财产处分小组等专业工作单元,集约化实施执行各类辅助性事务。一是建立信息枢纽。通过集中网络查询、集中制作文书,集中送达调查,集中排期实施不动产查控等措施,实现每个案件所需信息由指挥中心集中反馈,为后期执行的精准实施提供所有的信息支撑。二是建立指令枢纽。打造“执行110”、凌晨执行和集中清场三项常态化制度,确保在集中清场、凌晨执行等重大行动中,指挥中心及时发出指令,高效调度人、车、装备等资源,全面强化执行强制措施的实施。“执行110”实施24小时值班,保证接警后一小时内出警,保证节假日和夜间出警院庭长带队,全面提高执行快速反应能力。对平时人难寻,面难见,且情节严重的被执行人采取全时性、错时性和多时性的凌晨突击,提高执行威慑力。三是建立拍卖枢纽。打造专业化拍卖平台,统一管理,规范流程,提高拍卖成交率,保障当事人权益兑现。针对拍品管理的专业化,由专人负责评估、现场勘验、上架、竞拍等事宜,保证拍品信息真实全面;针对拍卖房屋权利瑕疵影响成交率的问题,建立常态化强制腾让机制,保证上架房屋无权利瑕疵;针对大标的拍品融资瓶颈,推进拍E贷系统建设,网络申请通道直达银行信贷部门,解决竞拍人的资金难题。
 
  3.队伍重组,构建“团队化”办案的执行新模式。以提高执行质效为工作目标,积极落实司法责任制的相关要求,执行实施案件实行团队化办案模式。一是强化团队力量。以法官为核心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司法警察等辅助人员,推进团队化办案模式,法官专注于分析、研判、决策,辅助人员负责实施。在个案的拘传、搜查、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实施中,改变法官“单枪匹马”的状态,以团队为单位开展行动。在凌晨执行、集中清场等重大集中行动中更是“化零为整”,各实施团队之间相互协助配合,灵活调配资源。二是强化规范管理。案件繁简分流、流程节点、执行案款、终本案件等管理事项不再依赖庭长个人或承办法官,由指挥中心实施专业化管理。例如集中管理终本案件,专人专职负责,为实施团队分流“老案”,利于法官集中精力办理其他案件,并有专人负责终本案件来电、来信和来访,提高恢复执行反应速度。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园区法院执行标准化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执行效率极大提高,实际执行率和执行标的到位率明显提升。执行力度更加到位,当事人权益有效兑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执行环境更加优化,理解执行、尊重执行、支持执行的社会共识正在不断凝聚,诚信园区、法治园区建设不断推进。
 
  三、执行标准化建设的优化途径
 
  1.协同联动,织密执行网,巩固发展“执行大格局”。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仅依靠法院一家的力量,必然独木难支,心余力绌,助力执行势在必行。执行标准化体系建设以统筹协调内部资源为核心,同时也应当重视联动各方力量资源,在全社会凝聚起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共识。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进一步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执行大格局。要加强与公安、税务、民政等协作单位的机制建设,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多方发力,组合出击,织严织密执行网,为执行工作质效的提升创造最优社会条件。要从长远问题入手,积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破产、保险、救助等制度的完善,谋划长效之策。要与媒体舆论深度融合,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执行面临的客观现实。
 
  2.清剿顽疾,统筹攻坚,探索建设长效专项机制。执行办案中长期存在的痼疾依然极大制约着执行质效的提高,如执行异议普遍造成执行周期过长,参与分配程序繁琐且频繁出现,长期租赁及虚假租赁频发,唯一住房案件占比较大,辖区外财产处置过多,大标的额案件增多,针对这些严重制约和影响执行质效的突出问题,如何精准发力,啃下最难啃的骨头,攻下最顽固的堡垒,是执行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下一步,执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将直面这些问题,从程序到专题,就开展反规避执行、反抗拒执行等专项整治进一步探索标准化、流程化的问题解决之策。
 
  3.勇于担当,合心同力,打造现代化执行队伍。执行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核心是队伍建设,标准化体系的阶段性成功离不开一呼百应、同心协力的执行凝聚力和果敢正义、雷厉风行职业素养的养成。进一步优化执行标准化体系,需要将队伍建设牢牢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充分调动每一名干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增强执行干警的看齐意识、廉洁意识,努力建设一支过硬的执行队伍,确保既能干事、又不出事,上下一心,为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共同奋斗。

  (作者: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院长 沈燕虹)

上一篇:中国司法的现代化
下一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