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 王珊珊:共享发展:内涵、机制和途径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理论研究 > 文章 > 2016年—2020年 >
辛向阳 王珊珊:共享发展:内涵、机制和途径

2016-09-13 09:39:08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辛向阳 王珊珊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包括:一、共享是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共享是共建共享,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四、共享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那么,究竟该怎样实现这样一种共享发展的新局面呢?

  不断深化改革,把蛋糕做大,全体人民共享才是现实的

  共享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个体,每个人平等地享有发展进步的机会,减少因外部环境带来的个人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使人人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后富的人、未富的人真正富起来,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式的以“多”补“少”,而是使“少”变成“多”。因此必须把蛋糕做大,只有做大蛋糕,全体人民共享才既是现实的,也是可能的。

  把蛋糕做大,就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智慧做出更多更大的美味蛋糕。以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以此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的实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中大众力量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顺畅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缩短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进程,实现科技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和活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把蛋糕做大,就要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出更诱人的蛋糕。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公有制经济是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发展好公有制经济就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广大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非公经济的发展能够形成大家齐心协力聚气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把蛋糕做大,就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做出高品质的蛋糕。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增强生产活力,提高生产力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由追求高端奢侈品逐步向高品质的日用品转移,而国内的供给市场没有及时跟上消费结构的变化,大量国内民众出境购买高品质日用品。因此,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实现供给消费完美对接,防止消费能力、消费市场外流,以供给适应消费,以消费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分好蛋糕也是一门科学;只有完善体制机制才能把蛋糕分好

  分好蛋糕也是一门科学,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

完善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实现共享发展,必须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制度政策使收入差距缩小至合理区间,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首先,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健全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的股权、期权、分红激励。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发挥收入分配政策激励作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其次,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第三,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拓宽人民分蛋糕的机会和渠道。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打破阶层、职业、地区、城乡的壁垒和障碍,使社会全体人员在各阶层、各地区、城乡之间能够更加通畅地自由流动,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可能;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土地托管、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更多资产收益;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使贫困地区更多分享开发收益。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

  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要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方面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教育、医疗、养老等)分配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实现共享发展,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习近平指出:“我们还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次,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打破地区、财政的限制,使各地人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最后,国家财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尤其要向西部、农村等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的地区倾斜,提高这些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享。

  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好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目前,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统筹全局安排,从制度政策角度予以扶持,改变传统的“灌水式”“输血式”扶贫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找出贫困的根源,抓住贫困的根本,对症下药,精准扶贫。从制度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保障交通、水源、电力、通讯等基础公共设施健全;完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对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家庭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相应的救助机制;通过产业扶贫、移民搬迁、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多项措施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消除贫困根源;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力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相关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充分调动本地资源,发挥本地的优势,发挥地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勤劳奋斗脱贫致富。

  (作者: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辛向阳 王珊珊)

上一篇:张守文:在法治框架内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下一篇:汪瀚:践行绿色司法 推进检察工作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