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湿地,留住美(美丽中国)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生态环境 >
留住湿地,留住美(美丽中国)

2023-02-02 09:33:0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者按:今年2月2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湿地日。湿地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具备强大的蓄水、净化水质等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目前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国际湿地城市达13个,数量居全球第一。在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本版关注江苏常熟、重庆梁平、辽宁盘锦等国际湿地城市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探索湿地城市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江苏常熟——
 
  净化湿地水质  开展自然教育
 
  本报记者  姚雪青
 
  蓝天碧水,河湖相连,鸟鸣啾啾。江苏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内,金黄色的芦苇收割下来,用麻绳扎成一捆一捆,像棋盘状投放到水面上,构筑起一个个“生态浮岛”——这已成为许多鸟类的“新家”。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是我国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湿地总面积达29921.61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18553.05公顷。4000多个湿地,大的面积超过2万亩,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如同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常熟版图上。常熟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戴惠忠告诉记者,通过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不仅是动植物生存繁衍的乐园,也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的共同家园。
 
  位于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中心的科普教育区,由7个小池塘连成串的“多塘活水链”,是公园内的游客打卡地——这个小微湿地群,不仅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具有观赏、体验、科普功能。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轩波介绍,由于这里地势处于“锅底洼”,过去水质一直比较差。2020年以来,沙家浜湿地管理方联合该研究院,将7个闲置大坑建成“多塘活水链人工湿地”,修复退化湿地5331平方米,提高湿地治污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将劣Ⅴ类水改善为Ⅲ类以上。
 
  “7个池塘分别为沉淀塘、藻类塘、挺水植物塘、沉水植物塘、浮叶植物塘、小型鱼类塘、鱼类产卵塘。”张轩波告诉记者,沉淀塘让悬浮物沉淀下来,藻类塘提供分解氮磷元素的微生物所需食物,挺水植物塘种植着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美人蕉等,不仅美化环境,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载体,提升净化能力……在最后两个与外水相通的池塘中,生活着高体鳑鲏、棒花鱼、黄颡鱼、麦穗鱼、兴凯鱊等10多种鱼类,并吸引了小鸦鹃、白鹭、黑枕黄鹂等数十种鸟类前来觅食嬉戏。
 
  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君介绍,万余只鸥鹭、150余种珍稀鸟类、超过550种湿地植物,共同营造出这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动植物群落。湿地的修复和保护,也直接带火了“研学游”产业发展——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年平均接待旅游人数约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个亿。其中,湿地相关“研学游”项目,每年就能吸引约260批次、近2万人次参加。
 
  目前,常熟境内的湿地有65.4%得到了保护,共监测到高等植物154科778种,鱼类26科83种,鸟类45科319种,包括白头鹤等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小天鹅等4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重庆梁平——
 
  推进湿地润城  实现产城融合
 
  本报记者  刘新吾
 
  都梁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重庆梁平城区坐落于山脚下,窝子溪如玉带向西飘去,穿城而过。窝子溪滨河公园绿树环绕,一片葱翠。
 
  在梁平,像窝子溪滨河公园这样的小微湿地星罗棋布。408条河流、78座湖库、80万亩稻田与临水而建的城区相融相依。梁平推动全域治水,实现湿地润城,为居民带来绿色与活力。
 
  2022年11月,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梁平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
 
  在梁平城区西南,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草丰茂,绿头鸭、黑水鸡等水禽栖息水面,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双桂湖景色优美,现在游客多起来,店里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湖畔一家茶吧老板康恺见证了双桂湖的蝶变。20多年前,康恺随丈夫从北方来梁平工作。当时,双桂湖还是一座饱受污染的水库,因发展水产养殖,湖水发黑散臭,周围居民意见不少。
 
  2010年前后,梁平下决心整治水库,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重现一湖碧水。由县林业局牵头,邀请专家学者一起“把脉”,将城市和湖库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建设,让湿地与城市共同成长,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2015年,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试点建设,梁平秉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的原则,因地制宜,打出“净水、治水、活水、养水”组合拳。
 
  为还原自然生态原貌,梁平坚持做好“减法”,拆除湖边各类违章建筑,取缔各类养殖场30余处,对400余户周边农户实施生态搬迁,湖畔集雨面积内不准修建养殖场,作物不施农药化肥,设立无人区,营建动物自然栖居地和鸟类迁徙通道……同时还适当做“加法”,因地制宜完善环湖智能步道,设置部分标识牌,方便市民游客赏景。
 
  如今,双桂湖正成为鸟类家园、市民乐园。湿地公园内有野生动物277种、野生植物623种。每年冬季,上万只候鸟来到双桂湖越冬栖息,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等。梁平依托城区“一湖四库六水”优质水生态资源,引湿地入城,将涵养林、溪流湿地与城区河流、道路带状小微湿地有机连接,构建30余平方公里“城市湿地连绵体”。“下一步,我们不仅要以良好生态环境吸引游客,还要聚集人才,发展产业,实现产城景融合发展。”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说。
 
  辽宁盘锦——
 
  实施退养还湿  守护鸟类家园
 
  本报记者  辛  阳  胡婧怡
 
  日落时分,芦苇披上金光,10余只野生丹顶鹤从苇丛深处跃起,展翅飞翔。
 
  辽宁鹤类种群繁育基地技术员赵仕伟在收割后的水稻田、芦苇丛和冰面上投放玉米粒,为留在盘锦过冬的丹顶鹤补充食物来源。
 
  “这个冬季已经观测到约180只丹顶鹤留在盘锦过冬,其中有野生丹顶鹤,也有我们近年来野化放归的丹顶鹤。”赵仕伟说。
 
  辽河孕育了盘锦24.96万公顷的广袤湿地。这片湿地为477种野生动物提供了天然栖息地,其中包括丹顶鹤、黑嘴鸥、西太平洋斑海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大天鹅、灰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每年在此迁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鸟超过100万只。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盘锦农业发展欣欣向荣,为了兼顾黑嘴鸥保护与农业发展,盘锦大洼小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于1993年专门安排410万元用于黑嘴鸥栖息地、繁殖地的保护,试验性建设了人工繁殖岛。30多年来,随着人工繁殖岛各项控制技术越来越成熟,黑嘴鸥的繁殖成功率从最初的不到30%提升到现在的60%至70%。如今,盘锦湿地的黑嘴鸥种群数量已由1991年的1200只增加到2022年的11600只。
 
  2015年,盘锦正式启动“退养还湿”工程,收回海域2万亩;2018年8月,盘锦全面打响“退养还湿”攻坚战,先后拆除养殖设施池塘580个、看护房542处、池塘闸门2000个、孵化基地9个、孵化场28个,恢复湿地8.59万亩、自然岸线15.7公里。
 
  2014年至今,盘锦通过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对保护区及周边1公里范围内芦苇沼泽湿地生态补水超3.5亿立方米,恢复退化湿地577公顷,恢复翅碱蓬湿地574公顷。
 
  如今,依托独特的湿地资源,盘锦大力发展湿地生态产业,探索出稻田养蟹、稻田养鱼的立体生态种植养殖模式,芦苇板材产业也日渐红火。
 
  在盘锦积葭生态板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张张刚热压出来的板材呈扇形排列,正在降温,车间内弥漫着芦苇的清香。
 
  公司负责人张丙坤说,芦苇、芦竹等植物秸秆,经过粉碎、碾压、裁板等工序后,变成了一块块家具板材,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认可,订单源源不断。

上一篇:西藏扎实推进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让良好生态成为发展底色
下一篇:我国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