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父母涉嫌犯罪被抓,她的生活如何及时保障?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依法维权 >
10岁女孩父母涉嫌犯罪被抓,她的生活如何及时保障?

2022-11-22 11:07:11   来源:婺城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
  “检察官,我如果被判刑,我女儿怎么办……她爸爸被判十年还在服刑。”
 
  接受讯问时,即将被批捕的犯罪嫌疑人周某一直念叨着这句话。随着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的介入,一个“事实孤儿”获得生活保障,更在检察机关的职能延伸中,推动了问题在当地由“点”到“面”的解决。
 
  检察官找到她时
 
  10岁女孩获得了生活保障……
 
  “我每天一个人放学回家,一个人做作业,买饭吃的钱是小姨来看我的时候留给我的……”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找到了周某10岁的女儿小月,看着小女孩,检察官心里不是滋味:“孩子的父亲服刑在押、母亲又因涉嫌严重犯罪拒不认罪被批捕,那么小月就属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应该被纳入救助保障。”
 
  在初步调查核实后,检察院立即将小月的情况反映给其所在社区和当地民政部门,并抄送了调取到的相关法律文书予以证明。
 
  当地民政部门派专人上门探访,开展相关工作,并确定小月的小姨为其临时监护人,以最快的速度落实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的发放,并落实专人开展跟踪回访和监护指导。小月有了临时监护人照料和生活补贴救助,生活终于有了保障。
 
\
 
  “像小月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还有一些没有被发现?”一个案子,让检察官想到一类特殊群体——隐性“事实孤儿”。
 
  这些孩子的父母或死亡、失踪,或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均无法履行监护职责。2019年,民政部、最高法、最高检等12家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给这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带来福音。但如何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却是个难题。
 
  而症结就在于各部门间的很多信息特别是执法司法信息数据未共享,孩子的父母均因涉案被羁押的情况难以被及时掌握。
 
  要做到“不漏一人”,就要尽快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姐弟俩每月能各领1700多元!”
 
  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过大数据技术,主动、快捷发现符合保障条件的儿童?
 
  婺城区检察院和金华市公安局江南分局开展联合探索攻坚,数月后推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智慧发现救助”数字化应用模型,上线运行后发挥出积极作用。
 
\
 
  “去年我儿子儿媳入狱,留下这一双儿女,就靠我这点退休工资在勉强维持,孩子补习班都上不起,现在没想到你们会主动上门提供救助,太谢谢了。”说这番话的,是小静和小华这对姐弟的奶奶。
 
  奶奶不知道相关保障政策,一家人生活拮据。检察官主动上门让她又意外又惊喜:“以后,姐弟俩每个月可以各领到一份1700多元的生活补贴,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来帮你们办手续。”
 
\
 
  小静和小华就是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智慧发现救助”数字化应用模型通过大数据比对碰撞主动发现的。检察机关将相关线索材料移送给民政部门,民政部门马上派员上门“一站式”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将生活补贴落实到位。
 
  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运算,金华已精准发现了一批监护缺失的困境儿童。网络技术的运用,让检察工作辐射出更大的社会能量,温暖着更多人。
 
  救助保障“一个不落”
 
  落实政策“一天不差”
 
  未成年人往往遇到困难不会主动求助;传统的人工走访排查的方式效率低、有遗漏,这就是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两难境地”。
 
  “检警联合开发的数字化应用模型,突破性解决了困境儿童‘发现难’的问题,是加强困境儿童保障的‘硬核产品’,大数据精准发现,让我们缺失监护的孩子从‘不会说’到‘不用说’,实现政策上门,保障及时。”金华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项燕琦说。
 
\
 
  目前,该项数字化应用还在不断迭代开发中,在现有数据接口、算法逻辑基础上,再接入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的死亡、重病、重残等共享数据后,还将精准发现更多符合保障范围的困境儿童,为他们及时送去关爱帮扶。
 
  “事实孤儿救助保障‘一个不落’,政策兑现‘一天不差’,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上一篇:把未成年人保护这项“朝阳事业”做得更好
下一篇: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一年——网络平台需压实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