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真正多边主义,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健康发展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践行真正多边主义,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健康发展

2022-07-05 14:54: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戴瑞君
  2022年6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其中特别指出把“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作为当前人权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全球人权治理面临多重挑战
 
  全球人权治理旨在通过充分的对话合作和广泛的民主参与,解决具有跨国性、共同性、整体性的人权问题,协调各国矛盾和利益、促进全球性人权问题得到改善。近年来,全球人权治理“赤字”凸显:一方面,地区冲突、军备竞赛、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危机、全球贫困等带来的人权挑战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南北差距、国与国之间地位不平等、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矛盾没有改变,民族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横行,对全球人权治理造成极大冲击。
 
  “单边主义”是摆在全球人权治理面前的突出问题。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自封为世界人权警察,连年发表国别人权报告,评判指摘各国人权状况。近年来,美国又频繁以他国侵犯人权为名,根据其国内法对其他国家的个人、企业、实体乃至整个产业实施制裁;2016年通过的《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更是扬言要“瞄准全球各个角落侵犯人权的行为”。欧盟、澳大利亚也步美国后尘,相继制定各自的人权制裁法。2018年,美国在尚未完成任期职责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次年,美国国务院成立了自己的“天赋人权委员会”。这种在联合国主导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之外自立规则、单搞一套的做法,是对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公然破坏。而其恣意的单边制裁行为严重阻碍相关国家发展,侵犯别国国民人权,被联合国人权专家认定为“非法”。
 
  在联合国,多边人权机制再次处于被政治操控的边缘。2006年联合国成立人权理事会,取代人权委员会,建立普遍定期审议制度,志在一扫以往联合国人权论坛沦为美西方操控的“政治角斗场”的乌烟瘴气,回归联合国在人权问题上“促成国际合作”的初心使命。但是目前这一机制再次面临被美西方国家操纵的局面,成为散布虚假信息、进行集团对抗,实施政治打压的场所。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一方面对自己种族灭绝、强迫劳动、殖民剥削等严重侵犯人权的历史欠账毫无反省,并继续通过在世界各地挑起战争制造人权灾难、难民危机,美国军机从阿富汗撤离时任由阿富汗人民被飞机碾压、从机身跌落的骇人惨状仍然历历在目;另一方面又充当“人权教师爷”,点名羞辱其他国家,为达到政治目的甚至不惜编造罪名。这种做法完全悖离全球人权治理民主、平等的基本原则和对话、合作的工作方式,再一次将多边人权机制政治化、工具化,阻碍对真正的全球人权问题的有效讨论,令全球人权治理开历史倒车。
 
  中国努力引领全球人权治理回归正轨、指明前进方向
 
  一方面,中国坚决抵制美西方国家冲击、扭曲全球人权治理的行为,重申合作共赢、坚持多边主义,为全球人权治理正本清源。
 
  针对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若干乱象,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多次代表多国仗义执言,抵制和纠正破坏多边主义、逆全球治理的动向。中国提出以下主张: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生命权和健康权,推动国际合作、多边主义和团结协作,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第二,反对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损害别国主权、破坏国际合作的做法。反对有关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人为制造分裂和对抗。第三,对人权理事会政治化和对抗性不断上升,虚假信息甚嚣尘上,严重背离人权理事会成立初衷深表关切,强调多边人权机构应成为合作对话的平台,而不是分裂对抗的场所,呼吁在人权领域促进多边主义,秉持普遍、公正、客观、非选择性、非政治化原则,共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等理念,为全球人权治理指明前进方向。
 
  全球人权治理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促进人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过程。2021年3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发起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决议呼吁各国坚持多边主义,在人权领域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加强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促进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表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贺信重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人权治理“公正、合理、包容”发展的价值目标。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各国应充分发挥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实现包容普惠发展,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既是中国几十年来人权发展道路的写照,也是中国对全球人权治理的经验贡献。
 
  践行真正多边主义,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健康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先后批准、加入29项国际人权文书,五度担任人权理事会成员。中国提出发展促人权、合作促人权、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促进疫苗公平分配、反对单边强制措施等一系列倡议,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呼应。不仅如此,在面对具有全球性的重大人权议题时,中国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倡导开放包容,主动作为积极贡献,体现大国担当。
 
  中国始终强调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2021年7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的决议,指出发展的目标是增进所有人的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推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搭建巨大合作平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占世界1/5的人口摆脱贫困,提前10年完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世界人权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各国人民环境权,中国积极促成《巴黎协定》的达成,并以切实行动作出表率,宣布提高自主贡献度,提出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中国呼吁加强全球卫生治理,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公平可及,弥合免疫鸿沟。同时,中国慷慨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截至2022年3月,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并继续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疫苗。
 
  坚持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既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实践取得的一项宝贵经验。中国要继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篇:评论:“体育课不被占”已入法 学生的锻炼权需保障
下一篇: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