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有所长让民族地区孩子更接近梦想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文化教育 >
职业教育:学有所长让民族地区孩子更接近梦想

2018-11-06 11:13:47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国欣
  今年7月,家住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铁热克镇铁热克村的库都斯·库尔班,从阿克苏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毕业,成为了阿克苏市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每月工资收入4000元。“职业教育,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让我能够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库都斯·库尔班说。
 
  在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让民族地区的孩子有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我要在40分钟内,完成对这辆车门板上长12厘米的破损漆膜的修复。”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修理实训室,2017级汽修专业学生多杰扎西正在埋头作业。
 
  知识改变命运是很多人笃信的道理,考上大学也是很多孩子的奋斗目标,但是对于生活在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民族地区的一些孩子来说,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尤为困难。在这所职业学校里,九成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他们像多杰扎西一样,正在努力学习一技之长,奋力实现自我价值。
 
  “在我的家乡,能考上大学的人还不多。”多杰扎西说,上职校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了。“毕业后,我打算到汽车4S店工作。”
 
  对于民族地区的学子来说,接受职业教育是改变个人命运的现实选择;对于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来说,职业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藏区条件艰苦,对人才吸引力不足,而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为藏区培养一批留得住、沉得下、干得好的技术人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朱赟说,近5年来,职业院校已累计为西藏各行各业输送了各类技能型人才近5万人,为西藏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显示,自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成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
 
  实施普惠性政策的同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支持西藏、新疆、四省藏区职业教育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南疆地区中职学校建设,发展西藏和四省藏区职业教育……一项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务实举措,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据统计,仅“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通过国家示范院校、骨干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项目,支持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各类项目443个,总投入15.72亿元;支持中职示范校项目154个,总投入15.616亿元;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647个,总投入12.9亿元。同时,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特殊政策,解决特殊困难
 
  进站、对标、停车、开门、关门、确认、驶向下一站……在四川省成都市地铁7号线上,司机肖芳每天都要一次次精确地重复这些动作。这位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普通农民家庭的姑娘,是四川实施的“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首批毕业生。2012年毕业后,肖芳考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成为我国首位藏族地铁女司机。
 
  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占四川省总面积62.9%的民族自治地方贫困落后,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地区更是因集中连片贫困而备受关注。2009年起,四川在民族地区实施的“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改变了包括肖芳在内的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及其家庭的命运。
 
  据了解,四川“9+3”免费职业教育的学生近九成来自农牧民家庭,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民族地区部分学生因贫失学的问题,让学生们应读尽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
 
  自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开始,民族地区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驱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惠及贫困家庭,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更好更高层次教育,通过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实现家庭脱贫。
 
  四川邻省贵州面向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深度贫困村,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青海在15个深度贫困县(市)和129个深度贫困乡镇,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每人每年补助标准提高到5000元……
 
  对于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国家也在顶层设计上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今年年初,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保障“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学生资助政策。同时,为就读职业学校的“三区三州”贫困家庭学生开辟招生绿色通道,优先招生,优先选择专业,优先安排在校企合作程度较深的订单定向培训班或企业冠名班学习,优先落实助学政策,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
 
  针对特殊困难地区的特殊政策,为贫困家庭学子的梦想护航。
 
  走出去,拥抱更大的世界
 
  早上八点,西藏山南,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格桑索朗已经把自己的汽车美容店整理了一遍。八点半,他在宁波的同班同学吾金次仁、格桑多吉等三位员工也准时到岗,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我们之所以比其他人更努力,是不想辜负我们的母校——宁波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我们要用自己所学感恩母校,回馈家乡。”作为内地西藏中职班的毕业生,格桑索朗说,“我们希望成为母校的骄傲。”
 
  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是全国首批开办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学校之一,如今共招收西藏学生204人,所学专业为汽车维修与运用。
 
  在宁波的3年,格桑索朗和同学们有着充实而美好的生活:为了让来自高原的孩子融入当地生活,学校开展班班结对、以生带生活动,利用中午和傍晚两个时间段让汉族学生到西藏班教授汉语。每个西藏班都配备3名至4名班主任;逢年过节,有的班主任举家前来陪伴西藏班的孩子们,有的班主任把孩子们接回自己家里共度佳节,他们成了孩子们的汉族阿爸阿妈…… 在学业上,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普通话课程、增加汽修实训技能课分量、组织寒假补课等方式,不断提高藏区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化技能水平。
 
  如今,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的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宁波及西藏各地市都活跃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人均月工资达5000元。
 
  民族地区的学子走出去,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不仅学习了本领,还能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石榴籽”。为了让更多少数民族孩子走出大山、走出牧场,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
 
  2010年起,按照《教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关于在内地部分省(市)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的意见》,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东12个东中部省市的44所职业院校开始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每年招收西藏学生3000人,学生学习、生活费用主要由中央财政负担。2014年起,西藏内地中职班招生范围扩大到到青海藏区。
 
  从2011年起,天津、上海、辽宁、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9个中东部省市的33所职业院校举办了内地新疆中职班,每年从新疆招收3300名学生,学生学习、生活费用由主要中央财政负担。
 
  此外,各地还在西藏、新疆等地建立了不少扶贫、援建等项目,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孩子进入内地,不仅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很多学校除了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外,还利用周末等时间带他们游览历史名胜古迹,并提供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我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要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学校。我想,我做的所有事情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国家繁荣、民族团结做一份贡献。”格桑索朗说。

上一篇:让教育公平之光普照校园
下一篇:吉林长春:义务教育趋向优质均衡 学生仍需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