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乡镇儿童上好学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文化教育 >
如何让乡镇儿童上好学

2018-05-23 09:48: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博超
  “两名老教师支撑五个年级,最难的时候,在一个古庙里上课,六间破房子,一间土窑,校舍冲垮了,带学生回家上课。”从一度濒临撤并,到新安县“最美乡村学校”,66岁的退休乡村教师刘安志见证了河南新安铁门镇陈村小学老君洞教学点的蝶变。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布局规划,补齐两类学校办学短板。从校车安全到“冰花男孩”,两类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牵动着群众的心。在学龄儿童向城镇流动、乡村学校适龄学童减少的大背景下,如何为留在乡村的儿童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保障乡村教育质量?近日,记者在河南实地探访,了解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应对和作为。
 
  1.小规模学校:留住老师是重点
 
  老君洞教学点生源来自老君洞以及附近的蔡东、河上沟、安沟等六个自然村,学生居住分散,因学校条件简陋,地处偏远山区,补充教师也很困难。“两位本村的民办教师退休后,来的老师都不愿意离家太远,有的考了这个点的编制,待一个月就找机会走掉了。”校长邱新学一度特别头疼,而为了保障教育质量,当地政府也曾将老君洞列入2014年的教学点撤并计划。可是,入读中心校孩子就要走很远的山路。“县城太远,镇中心也有十几里地,没法接送,也不放心。”五年级学生李哲的家长张爱娇与同村的家长一起反映了情况。经调研后,当地政府决定,教学点不撤了,还要投资300万元建新校,让老师、家长、学生都心安。
 
  2015年,老君洞村委会边上的麦田铺上了硬化的水泥操场,两栋簇新的红色楼房拔地而起,其中一栋是教师周转房。“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过去学校小,教学设施也不齐全,想跟孩子讲讲外面的世界只能靠嘴说。现在校园虽然也不大,但设施应有尽有。学校给老师安排周转房,一人一套,一室一厅、生活用品齐全,在这里教得安心、住得放心,和孩子一起安心。”教学点教师张淑艳说。
 
  邱新学介绍,现在教学点有5个班、43名学生、4位老师。“教学点与中心小学有定期交流研修的制度,老师们任教的热情高多了,英语、音乐课也能开起来。以前是留也留不住,现在是赶也赶不走。”
 
  新安县青要山镇中心小学四年(2)班学生王逸然家在小沟村,她是二年级下学期从村小到中心小学寄宿的。“村里的小学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老师,改成学前班了,上小学的小朋友都来中心小学寄宿了。”
 
  记者发现,到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校寄宿成为不少教学点裁撤后小学生的选择,这些学校也更能够吸引师资。洛阳师范学院毕业生苏小静2013年作为特岗教师来到新安县青要山镇中心小学。刚来时,这里的老师人均年龄40多岁,30岁以下的没有。在三年任期满转为正式编制后,身边的26个同事有十多位是30岁以下的。
 
  该校校长陈富林一语道破玄机:“以前泥路烂操场,现在整修宿舍硬化了操场,开通了半小时一班去县城的公交车,条件好了,年轻老师就愿意来了。”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邬志辉坦言,在当今的社会,要求年轻教师一辈子扎根乡土并不现实,但只要每个教师都能有乡村教育的经验,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就可以期待。他说:“乡村小规模学校并不是一种‘落后’的学校形态,乡土自然环境是独特的教育资源,适合践行生活教育,而小班教学、多科教学、复式教学在国际上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2.寄宿制学校:生活服务管理须完善
 
  六点二十起床,七点吃饭,晚上八点就寝,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一年级的孙蕊欣在生活老师和姐姐们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宿舍生活。2016年,新建的白墙小学合并了4个村小,孙蕊欣家所在的西白村即在其列。该校服务八个行政村,703名在校生中寄宿生有170人。类似的寄宿学校在偏远、交通不便地区较为普遍。邬志辉指出,虽然寄宿制学校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课程开设上要好于乡村小规模学校,但是也面临交通、食宿安全和学习、情感危机等一系列挑战。
 
  想家了怎么办?“可以找班主任给妈妈打电话。”孙蕊欣说。副校长薛东亮介绍,为了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课外生活,该校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图书角、亲情电话室。“我们统一为学生免费配备被褥,每天每间宿舍配备任课老师陪寝,学生床头都有联系卡,写着班级、家长和班主任的手机号码,以便在有需要的时候及时联系。”
 
  一间寝室门后,记者看见了一本会议记录,稚气的字体写了寝室会议讨论的事项、参与人以及议定结果。介新敏是白墙小学的生活老师。她告诉记者,除了内务卫生的整理,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我们学校,每间宿舍都由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成,大孩子帮助小孩子,一帮一结对子,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面对乡镇寄宿制学校不能满足边远地区家庭子女寄宿需要的现状,洛阳市计划在2017年至2020年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小学217所,每个乡镇至少设1至3所寄宿制小学。“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1:50配足配齐宿舍管理人员,解决寄宿制学校心理咨询、校医、保安等配备和工资待遇问题。”洛阳市教育局局长黄晓玲说。
 
  记者从教育部奋进之笔“1+1”系列采访活动首场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在山西省长治市,农村寄宿学校标准化成为政策的着力点。2016年,该市启动厕所、饮水、洗浴采暖、食堂、宿舍六方面标准化建设任务。截至今年4月底,完成投资1.56亿元,实现全市农村学校“水冲式”厕所、食堂“明厨亮灶”、采暖“水暖电暖”等项目的全覆盖。针对寄宿校食堂服务员和公寓管理员,长治采取严格的准入标准和持证培训,招录合格人员2143名,清退不合格人员738名,实施食材招标、企业准入和人员招聘的公开透明。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要引导寄宿制学校完善生活服务管理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适当增加编制,制定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
 
  3.合理布局解决上学远上学难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其中小学2.7万所,教学点8万个,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4%,在校生384.7万,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5.8%。而全国共有农村小学寄宿生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保留小规模学校还是推动寄宿制学校一直以来都是农村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吕玉刚指出,科学合理布局是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的关键,也是对学校进行投入建设的基础。《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准确把握布局要求,科学制定布局规划,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要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再作调整。”他说。
 
  “农村学校布局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不能只建寄宿制学校,也不能只建小规模学校。关键是要把两类学校的质量抓好。”邬志辉说,“面对乡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大量存在的现实,尊重农村家长就学选择、全力打赢两类学校建设攻坚战,是新时代高度重视和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的战略举措。”
 
  邬志辉同时指出,虽然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从各种渠道汇聚资源倾斜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了基层,资源都是统筹使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资源投入的实际效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落实到乡村就是一个整体。一方面要将乡村的教育与养老、医疗等资源整合起来统筹考虑,增强基层对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要形成发展共同体,形成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

上一篇:青海开发出“互联网+”控辍保学网络平台
下一篇:高等教育版本的“深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