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我市六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文化教育 >
吉安:我市六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5-09-21 14:05:34   来源:井冈山报   作者:林益民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紧紧围绕“保障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以凝聚发展合力促均衡、保障教育经费促均衡、改善办学条件促均衡等“六个促均衡”的做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呈现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吉安县、新干县被评为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
 
  凝聚发展合力促均衡。我市通过完善领导体制,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督导检查措施,凝聚合力。各县(市、区)均建立了由行政首长负责的教育均衡发展领导体制,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并研究出台了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6个配套文件,制定了推进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市政府还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均衡发展责任书,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权重不低于5%,并建立了义务教育“市长约谈制度”。
 
  保障教育经费促均衡。我市确保新增财力主要向义务教育倾斜,目前学校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全面建立,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市、县财政每年安排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达6000万元以上。近年来,市、县两级筹措资金10多亿元,在城区大力推进20余所中小学校建设,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10多万平方米,力促“大班额”问题化解。
 
  改善办学条件促均衡。针对大量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孩子上学难问题,提出恢复159所村小和教学点的目标,“变孩子走读为老师走教”。目前,已建成86个,并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农村学校硬件水平。全市所有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均实现“四有一无”,即学校有围墙、有大门、有食堂、有厕所、无危房。同时,努力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截至去年5月,全市75%的农村初中和60%的农村中心小学基本普及“班班通”设备,并建立了市级教育网站和教育信息中心。
 
  优化农村师资促均衡。近年来,全市累计补充中小学教师8000多名,80%安排到农村学校。每年招收300人左右定向到边远村小和教学点。争取到省人社厅、省教育厅支持,单独招考录用了千名农村小学教师。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助制度,累计发放津贴1100多万元,惠及农村教师1.2万人。在职称评聘方面,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设立农村教师职称特设岗位,凡在村小、教学点连续任教满8年申报中级职称、满15年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只要符合基本条件,经考核合格即可通过评聘。实施“学区捆绑走教”模式,由中心小学派出英语教师、音体美教师到各学区村小、教学点支教上课,并采取保留工资、保留编制等办法,实施城乡教师交流。
 
  提高教育质量促均衡。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1+1”素质教育,让每个中小学生最少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推行每周一个下午活动课制度。推动高效课堂建设,以“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等形式,把教学活动逐步向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互帮互助的模式转变。规范办学行为,制定下发关于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等规定,同时完善评价机制,改变了原来学生考试成绩占教师考核比例过高的倾向,提高师德师风、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师的考核权重。
 
  落实公平教育促均衡。出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办法》,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民办学校补充的原则,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使全市14.9万名留守学生得到了妥善的就学服务。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把适龄“三残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全市义务教育的总体框架,全市30万以上人口的9个县均建成了标准较高的特殊教育学校。截至去年5月份,全市残疾儿童入学占全市适龄残障儿童的90%以上。保障家庭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鲜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设立了吉安市圆梦助学金,募集资金20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0多名。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量”“质”同行
下一篇:海南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已报国家教育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