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呼唤法律落实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特定群体 >
无障碍环境建设呼唤法律落实

2014-12-02 10:22:04   来源:   作者:张昊

  盲道被占用无障碍设施欠缺困扰残疾人出行

  无障碍环境建设呼唤法律落实

  “我没办法坐公交车,因为我不知道来的是多少路,也不知道它具体停在什么地方。”张冉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张冉是一位盲人门球运动员,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她仅有特别微弱的视力,只能分辨出有物体靠近。在12月3日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她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感慨:“很多时候,残疾人面对的困难是健全人无法体会的。”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权益处处长张东旺告诉记者,近些年来,无障碍环境建设逐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无障碍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在无障碍设施规范化、系统化和旧有设施无障碍改造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残健融合需更多换位思考

  上个月月底,张冉下学回家,拿着盲杖往地铁站走。她并没有走在盲道上,盲道已经成了私家车的停车场。这条路她已经走了4年,再熟悉不过的路,还是碰到了麻烦。换乘时,她被一人来高的不锈钢护栏挡住。

  “这个问题我已经几次投诉,但是效果不大。”之前,乘客流量大的时候,她也有被拦住的经历。在与地铁公司沟通中张冉建议,可以拦其他的通道,把盲道留下。

  而另外一位从事钢琴调律工作的盲人告诉记者,对她来说,乘地铁时,换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持残疾证可以免费乘坐地铁,但对盲人而言,找到服务窗口并不容易。“它不发出声音,你不知道它在哪儿”。

  张冉介绍,在她的日常出行中,80%的情况乘坐地铁,10%的情况走路,10%的情况打车。

  现在有了打车软件,语音叫车方便了许多。此前,打车对张冉来说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打车时,靠耳朵听无法分辨驶过来的是公交车还是私家车,即使驶过出租车也不知道是不是空车。”

  本应该安全的盲道,张冉走着也不放心,许多盲道被私家车、商贩、自行车占用,另外有些盲道为了绕过行道树铺成急转弯,如果反应不及时就有撞到树的危险。

  社区里的无障碍设施也很欠缺。张冉告诉记者,让她感到温暖的是,区残联专门在她家居住的楼下安装了缓坡。“缓坡对肢残人士帮助会大一些,对我来说区别不大,但能体会出一份心意”。

  “残健融合”需要对残疾人有更多的了解。张冉说,走在路上,她也会碰到好心的人提供帮助,拎起她的盲杖拉着她往前走。“他是出于好心帮忙,但他对盲人并不了解,并不是拉着盲杖就能让我感到安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盲人扶住对方的肘关节。”

  “也许他们真的想帮助你,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张冉告诉记者,她和一些肢体残疾、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的残疾人朋友们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让社会对残疾人有更多地了解。

  “在地铁等公共场所张贴一些宣传画,用这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如何帮助残疾人出行,会有更好的效果。”她设想。

  残疾人出行仍面临诸多不便

  出行是残疾人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张东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从家庭到社区再到社会,在办事、医疗、康复、学习、就业过程中,残疾人往往因为一些地方存在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出行。

  很多城市配备了低底盘的公交车,但是尚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张东旺介绍,以北京市为例,2008年,北京投入了近3000辆低底盘的无障碍公交车,在残奥会结束后分配到相关线路。现在,因为管理、维护的问题或者长期不使用,有的已经生锈,无法打开。加之高峰期上下车很挤,残疾人使用起来效果始终不理想。

  相比民航、铁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发展,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等公共客运无障碍服务成了短板。张东旺介绍,新的地铁线路,大多安装了从地面到站厅的垂直电梯,但旧的地铁线路仍需改造。城市的无障碍出租车也比较滞后,很多残疾人反映提前约车约不到。无障碍出租车同时为残疾人、老年人和伤病人服务,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盲道被占用被破坏,商场里的无障碍卫生间被锁住或者当作仓库使用……这些设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张冉感受相似,张东旺也觉得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有待加强。

  无障碍条例和标准亟待落实

  张东旺告诉记者,我国对残疾人出行权益的保障主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中。1989年,“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出台,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始起步。2012年,这一规范经历了第二次修改——无障碍设计规范国标出台,对无障碍设施的技术参数做了详细的规定。

  据张东旺介绍,2002至2004年在全国十二个城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活动,“十一五”期间扩展到100个城市,形成我国城市无障碍发展的格局。这些年政府机关的公共设施,银行、医院、图书馆、电影院,大中城市在保障残疾人无障碍出行方面发展迅速。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出台以后,乡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落实进一步完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促进城市化和乡村的无障碍建设,乡村的无障碍建设也应受到重视。

  张东旺告诉记者,目前新建设施和现有设施改造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无障碍标准的落实。

  新修建的建筑中,无障碍设施本应从规划、设计、监理、验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但是有时在实际执行中,设计中本应有的无障碍设施,由于业主的关系后期就“消失”了。张东旺说。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里规定了四类优先改造的无障碍场所,第一个是福利设施,康复中心、特教学校等;第二个是国家机关的公共服务场所;第三个是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第四个是交通运输、金融、旅游等设施。“现有的设施改造因财力等原因滞后,需要政府制定改造规划,并明确重点。”张东旺说。

  此外,很多残疾人向张东旺反映,面对经济收入上的困难,他们希望政府在出行方面能给予更多优惠和补贴。

  “无障碍出租车运行维护也存在类似问题,从企业和司机角度来讲,没有更多的补贴支持发展。”张东旺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加大对残疾人出行的优惠,探索在全国建立针对残疾人交通出行补贴制度。

  残疾人证已经换成磁卡了,如果在银行柜员机、公交站牌等设施上能刷一下卡就有详细的语音提示,会给盲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在帮助残疾人出行方面上,张冉还有很多设想。

  “有些功能健全人可能不需要,也想不到。残疾人也应该努力让社会了解自己。”张冉觉得,“残健融合”需要健全人和残疾人共同努力,两者的努力缺一不可。

上一篇:李克强:凝聚各方力量 继续抗艾攻坚
下一篇:专家建议:将忽视儿童列为家暴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