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和发展,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权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层论坛 > 2006年—2010年 >
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和发展,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权

2014-06-10 13:57:40   来源:《中国人权年鉴》   

  此外,在罪犯的休息权和取得劳动报酬权方面,《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规定,“依法对罪犯实施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制度。按规定配发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对因工伤亡的罪犯,按规定给予补偿。罪犯的生产技能和劳动表现与劳动报酬挂钩。”

  2003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司法部关于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确定了“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目标,从财政供给体制、教育改造、监狱规范化运行等方面,完善刑罚执行体制,保障在押犯人的合法权利,提高教育改造质量。2003年,司法部制定实施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外国籍罪犯会见通讯规定》等规章,对在押罪犯的合法权利进一步作了明确的规定。

  同时,司法行政部门还积极探索监狱刑罚执行方式、管理方式改革,全面实行狱务公开,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依法保障罪犯合法权益。监管场所普遍推行了检察官接待制度,加强了在押人员的伙食和卫生防疫监督,重视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财产保护,完善在押人员权利告知制度、检务公开制度和会见等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截至2004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在大型监狱或监狱、劳教所集中地区已设立77个派出检察院,在中小型监狱、劳教所和看守所设立3700多个派驻检察室,对全国90%以上的监狱、看守所、劳教所实行了派驻检察,监督体制日趋完善。

  记者:自1996年中国修订《刑事诉讼法》以来,我国刑罚执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苏军:现代刑罚理念已从过去单纯的“报应刑”向“目的刑”、“教育刑”转化,对犯罪人施以刑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复已然的犯罪,而是通过教育、矫正和改造,使其重新回归社会。伴随这一刑罚理念的变化,刑罚执行方式也由过去的监禁刑为主向监禁刑与非监禁刑并重的方向发展。自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以来,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现代刑罚理念的发展要求,有必要积极探索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2003年7月,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并首先在6个试点省市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试点省(区、市)已增至18个。

  所谓社区矫正,是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对罪犯人权的保护,是一种人道的处罚机制,使我国司法人权保护的内涵得以深化。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被判处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的5类犯罪人。据统计,截至2006年5月,第一、第二批试点单位共累计接收社区服刑62095人,解除矫正18435人,实有社区服刑人员43660人,其中管制1330人、缓刑28867人、假释4423人、暂予监外执行1676人、剥夺政治权利7364人。实践证明,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重新违法犯罪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被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仅为0.448%,刑事发案率下降, 社区矫正逐步得到社会认可。

  记者:中国目前在通过法制宣传提高公民的权利保护意识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张苏军 :人权的实现和保障有赖于公民对法律的尊重,而包含了人权观念在内的规范意识的养成,既是法律正确实施的基础,也是实现和保障人权的基础。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则是增强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在完善立法、不断推进人权观念和人权保护制度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民民主法制意识和人权观念的培养。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深入持久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中国加强人权保护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公民了解自己的权利,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同时通过积极履行义务实现对他人和社会公众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有利于在全体公民中培养和树立权利义务对等观念,这是法制宣传教育不容推卸的责任和工作目标所在。此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这是保证国家机关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现在,正处于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工作阶段。“四五”普法期间,各地区、各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集中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送法下乡”、“法律进社区”等形式,普遍加强了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公民自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大公民逐步提高了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了运用法律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200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实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的阶段。这一阶段法制宣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实现这一目标是依法保障人权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途径之一。“五五” 普法期间,我们将切实加强以下工作,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推进人权保障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服务群众、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终极目标;二是要把在公民中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三是要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发展。

  (《人权》2006年第五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 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
下一篇: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