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减灾工作 - 中国人权网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报告&文件 > 2000年—2005年 >
中国的减灾工作

2014-07-01 10:11:34   来源:   

  灾情信息网络、救灾物资储备和救灾装备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覆盖到县的灾情信息网络系统已全面开通,提高了灾情信息报送时效。建立了灾害救助资金应急拨付及救灾物资应急调度制度,中央救灾应急资金在灾害发生后的2-3个工作日内基本可以下拨到灾区。初步建立了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10个中央直属储备库、31个省级储备库和多灾地县储备点构成,基本保证了灾后24小时首批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此外,救灾装备及救援设备也得到很大改善。

  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综合协调机制,加强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能力。灾害发生后,可以充分动员和发挥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健全了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积极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在救灾行动中发挥作用。1996-2004年,社会捐助募集救灾款物折合人民币245亿元,自1996年起,民政部建立了18个省(区、市)的东西部跨省对口支援机制。

  3、国家综合减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广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评估、信息服务“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已初步形成。为加强灾害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应急决策、减灾教育等能力建设,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正在推动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在减灾领域中的应用。

  民政部成立了国家减灾中心,加强了灾情监测、评估、综合分析和报送工作。每年年初组织年度重大自然灾害趋势预测会商,每月组织主要涉灾部门开展灾情会商,视情况开展重大灾害救助会商。重大灾害实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必要时重要灾情可越级上报至民政部。民政部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开通应急值班电话,随时处理灾害信息,每日汇总编发《昨日灾情》,进行信息产品服务,分析灾害风险,评估灾害损失。

  4、国家减灾基础能力建设

  国家减灾委员会通过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把减灾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批重点减灾工程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在防治水土流失,防风治沙,优化生态环境等抗灾能力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中国政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下一篇:《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出台的有关情况及中国禁毒人民战争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