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图书 > 2000年以前 >

《人权的理想·悖论·现实》

  • 作  者:常健
  • 译  者: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2年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人权并没有孤立、固定的本性,所谓没有孤立的本性,是指人权的理想是基于对迅速的不满而产生的憧憬和渴望;所谓没有固定的本性,是指人权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理念,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产生现代人权理想的现实背景并不是单一的和不变的,人权理想的性质也是多方面的、发展的。否则就会导致盲人摸象的片面结论。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作者详尽分析了人权理想产生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区分了人权理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概括了人权理想的各方面内容,得出结论:人权理想虽然产生于现实的土壤,但并不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理想。一方面,它是一种被理论化了的理想,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它又被宣布为一种普遍的、绝对的、全面的理想,具有超越性。而现实条件的有限性使抽象的、超越的人权理想不可能在现实中获得普遍的、绝对的、全面的实现。如果强求这种实现,便不可避免地导致层出不穷的人权悖论。

  本书具体分析了目前国际学术界争论最多的十项人权所涉及的种种悖论,包括出生权、死亡权、财产权、不受歧视权、罪犯权、工作权、卫生保健权、福利权、环境权、发展权等等。作者首先以实例表明了这些悖论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悖论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之后介绍了现代人权理论家解决悖论的各种尝试极其局限。作者认为,人权悖论产生于人权理想的超越性与现实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即在有限的条件下绝对的维护一项人权会导致对另一项人权的侵犯,实现一项人权的努力会构成实现另一项人权的障碍,因此,人权的悖论是人权理想在现实实现过程中的悖论,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无法消除的。各种消除悖论的尝试实际都是通过对人权理想施加某种限制使其转变为现实的人权。作者指出,人权理想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转化过程,需要根据现实条件的发展逐步实现。企图不经向现实人权的转化而直接实现理想人权,或是将现实人权说成是人权理想的完整体现,都会导致简单化的结论,并会妨碍人权的实现。

  作者分析了现实人权的实现方式和发展状况,其中主要涉及了美国、西欧和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发展状况,以及人权在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中所占的位置,还分析了联合国在提倡和维护人权方面的努力极其成效。书中认为,人权在现实中并不是以纯粹理想的形式实现的,而是与人们的现实利益要求缠绕在一起的,还常常成为人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尽管各国都宣称尊奉人权原则,但各国对人权所做的解释却相去甚远,各国实际维护人权的手段和内容也千差万别。作者认为,人权同现实利益的结合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需的。同时,人权在现实的利益关系中也不是仅仅受到现实功利要求的指使,它对利用人权的人们的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