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新目标:居民收入翻番
中国人权网首页  | 论坛介绍  | 会议议程  | 领导致辞  | 与会代表  | 相关报道  | 论文发言摘要  | 十八大关注人权  | 图片报道  | 视频  | 人权白皮书  | 相关链接  |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第五届北京人权论坛 > 十八大关注人权
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新目标:居民收入翻番
 

 

  对人民郑重承诺 对世界明确昭告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变为“建成”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各界专家一致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不仅体现在量化指标上,还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转型等重大任务的战略推进。

  【 一字之改凸显决心 】

  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经历了数次历史沿革。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十八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动员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提法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党的发展战略的“方向一致性、战略连续性、步骤阶段性”,始终向既定目标前行。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也表示,“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对世界的明确昭告。

  【 提出“小康”新的具体要求 】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量化指标。经济学家们经过计算认为,达到这一指标是完全现实可行的。

  报告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指出,新要求的提出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实践需要,具有政策针对性。

  【 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意味着数字上的增长,关键在于把握和用好战略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专家普遍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部环境恶化、人口红利流失的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应引起高度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也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继续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要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网上怎么看

  ●从目前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指标完成情况看,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居前,而文化产业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教娱乐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单位GDP能耗等诸多指标尚显落后。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

  ●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地处西部的陕西,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仍然是发展的问题,发展仍然是解决民生等许多问题的“硬道理”。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

  ●西部一些穷县、弱市,也提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每年以20%以上的增速来完成这个目标,导致很多民生问题被忽视。

  ——微博网友杜山骏

  ●到2020年,我希望我能真正融入城市,不管是留在武汉还是回到天门,都能和城里人一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工作之余逛逛公园、看看展览;看病不要动辄上千;孩子就近上学不用交借读费,父母接到城里安享晚年。

  ——湖北省天门市在武汉打工青年卫小创

1,2,3,4

分享到: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十八大报告解读:如何理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012/12/11
  • 盘点十八大报告高频词汇 执政理念更成熟 2012/11/20
  •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11/19
  • 十八大观察:直面攻坚命题 建民生新坐标 2012/11/15
  • 网友热议十八大:期待民生改善见到更多成效 2012/11/15
  • 十八大代表:信心百倍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2/11/15
  • 十八大解读:如何打通“公平”通道成当务之急 2012/11/15
  • 同心协力 攻坚克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2/11/15
  • 中国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 2012/11/14
  • 党的十八大举行第二场网络访谈 关注教育公平 2012/11/14
  •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humanrightscn@yahoo.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