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锦淼:现代农业和环境权、生存权关系探析
中国人权网首页  | 论坛介绍  | 会议议程  | 领导致辞  | 与会代表  | 相关报道  | 论文发言摘要  | 十八大关注人权  | 图片报道  | 视频  | 人权白皮书  | 相关链接  |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第五届北京人权论坛 > 论文发言摘要
焦锦淼:现代农业和环境权、生存权关系探析
 

 

  现代农业和环境权、生存权关系探析

  ——兼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持续农业的重要作用

  焦锦淼

  中国

  内容提要:本文从现代农业与环境权、生存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认为现代农业、环境权和生存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依靠的:农业的现代化造成了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环境权,甚而是生存权;而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人类的生存权又难以保证。文章认为,现代农业必须要进一步改革和进步,走发展持续农业之路,才能保障人类的环境权和生存权。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持续农业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农业  环境权  生存权  持续农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农业、环境权和生存权三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

  一

  环境权属于基本人权。

  环境权是第一代人权中的生命权、财产权和私人生活权,这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广泛共识。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条原则宣布:“人类享有在一种确保有尊严和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平等、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而且承担着为当代人和后代子孙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神圣职责。”在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再次重申了环境权:“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环境问题是与人类物质增长和满足需求的实践活动相伴随始终的,关系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地球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可避免地增加,一旦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够承受的压力,环境污染就会成为危害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权,这也是人权的最基本权利之一。

  二

  现代农业危害了人的环境权。

  现代农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农业单产水平较高,农业总产值增长较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生产技术日益先进,农业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广泛利用杂交、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大量使用以石油为原料的农药、化肥和以石油为能源的农业机械。

  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创造农业奇迹的过程。农业的高速发展也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追求高产出和高利润,而忽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能源的过度消耗,水资源日益紧缺,污染日益加剧等,这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忽视的根本问题。

  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不仅造成了土壤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和严重的土壤侵蚀,而且农药、化肥中的有毒物质通过空气和水的传播,影响到空气和水质量的下降,严重威胁人类安全。

  二是大量使用机械操作,加剧了能源危机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据统计,在美国,因耕种、加工、运输、灌溉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其中,每公顷玉米需要耗费石油760升,每生产4.2公斤的蔬菜和水果,就需要耗费石油能源8.4公斤。大型机械参与到农业中,使毁林、毁草等开垦行为更加严重,导致土地的沙化、风蚀、水蚀加剧。

  三是农业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本身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复杂度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认知的范围。因此,表面上或短时期看似与环境不相关的问题,经常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而那时的结果往往难以控制和解决。剥削环境所取得的农产品获益必然要在某个时间、空间以更高的代价向地球进行追偿,公地悲剧(the tragedy of commons)的理论精准地反映出了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现象。世界银行(World Bank, WB)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农业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据了全球温室气体的30%。由于地球上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性,极端气候事件经常反复发生,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

  农业环境恶化,导致环境权受损,直接影响到生存权的保障。

  三

  没有现代农业,就保护不了生存权。

  “民以食为天”。全球目前已经有70亿人口,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中,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增加25万人,也就是世界人口平均每年增加9000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亿。而目前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在18亿吨到20亿吨之间,人口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粮食增产速度。如何保证农业持续发展,满足世世代代的生存需求,已成为世界的首要问题。

  正是有了现代农业,有了化肥、农药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大量的使用,才保证了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平稳,才维持了同样作为人权中最基本权利之一的生存权。目前,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可以预见,如果没有现代农业,而是回归到传统农业中,粮食的产量将明显下滑,粮食安全将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将食不果腹。生存权尚且不保,遑论人权?

  四

  过分强调环境权,将会使现代农业回归到传统农业,也使人的生存权面临威胁;而以牺牲自然环境来保护现代农业发展显然不是最佳选择,当前的农业,严重损害着人的环境权,进而影响到生存权。如何在三者中间寻到一条妥协的途径,是全体地球村民应该思考的问题。

  五

  推行持续农业将是解决现代农业、环境权和生存权三者矛盾关系的最佳方式。

  所谓持续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盘考虑和全面兼顾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持续农业是一种科学的农业发展模式,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开发战略。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丹波期召开会议,会议围绕农业和环境发表了题为“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麦斯宣言”,提出,可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管理和保护自然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的满足。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一般来说,农业持续发展内容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经济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用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指导农业,实现商品化、市场化。要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现代农业向持续农业的转变,是使农业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态上,遵循生物循环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地球生态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几千万个物种共处于一个生物圈中,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在既竞争又协同中共生进化,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得到充分利用,没有浪费,没有污染,循环不辍、生生不息,以无限的创造力演绎着无穷的进化。农业本质上是利用生物规律进行生物生产的产业,其可持续性在于遵循生物的循环规律。持续农业强调通过管理解决问题,保护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依靠农作物轮作,作物残体再循环,以及动物肥料,利用自然的、栽培的和生物控制方法管理昆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采用的是保护和丰富自然资源基础的技术,投入水平低。因而,取之于农田、消费于城市的农产品,最后必须以有机肥料的形式返回到农田中,而不是以废弃物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从而使农业的物质循环得以链接,并使农田不被无机化肥、城市不被有机废弃物污染。

  社会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社会化。要把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农业社会化是现代农业向持续农业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

  发展可持续农业,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职能和扶持作用,另一方面是强调各级合作经济组织的基层作用。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持续农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则是自愿和民主管理,它能确保农民的利益和集体利益归于一致。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虽然农民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但合作社具有可持续价值的理念,它能通过积极的环境教育,使农民具备持续农业所具有的伦理意识和环保意识。合作社多年来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许多合作社通过推广环保技术,使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化学物质,逐渐使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降至最小。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能有效架起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政策调控、资金引导、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保障农民收入、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焦锦淼系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

分享到:
[打印本稿][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editor@humanrights.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值班电话:13651236230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