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网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网  资源  投稿须知
  人权网 > 专题 > 特别报道 >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12-2015年) > 各方评论
保障人权 重在监督
 
作者: 任桂望   发布时间: 2012-06-14 09:06:19   来源: 人民网-广西频道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保障人权 重在监督——一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是我国实施人权规划和保护的“宣言书”和“路线图”,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权、保护人权的责任和态度。

 

  《行动计划》的成效,关键在于落实。与第一期的《行动计划》相比,第二期的《行动计划》中新增加了“实施和监督”一章,强调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人权保障中的建设性作用”;“鼓励新闻媒体在《行动计划》的宣传、实施和监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这对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来说,既是艰巨的责任,更是光荣的义务!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证明,新闻舆论监督对人权保障和社会进步具有普世意义。就像保障人权绝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运用新闻监督保障人权不受侵害,同样也不是西方媒体独有的手段。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建立完善的人权救济制度,必须有舆论救济、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这三种手段的结合。事实证明,三者之中,舆论救济具有首要意义。凡是被媒体曝光的人权迫害案件,大都能得到行政的或司法的救济,而那些被完全封锁在黑箱中的人权迫害案件,就很难得到任何救济。

 

  比如,在备受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美军虐囚案中,没有《纽约人》率先披露虐囚丑闻,特别是没有CBS于 4月28日播出了部分虐囚照片,不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效应,也就不可能有之后的一系列人权救济措施的启动:美国政要的一系列谴责和道歉,国会众参两院谴责虐囚议案的通过,司法系统对虐囚嫌犯的法律控告,进一步的调查和美国军队的改革。

由此可见,无论在何种制度下,凡是能够得到救济的人权案,舆论救济皆是最先发力的先锋。因为,只有媒体曝光才能形成社会舆论,只有强大舆论的形成才能引起道义关注,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也才有可能随之启动。

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决定了整个社会处于矛盾的多发期和易发期,各种侵犯人权的案件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及官员滥用权力、乱用权力造成的。如果没有新闻监督,就无法通过媒体诉诸于公共舆论,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舆论监督,官权对民权的侵犯很难得到事前防范和事后惩罚。

 

  可以说,在中国国情之下,《行动计划》对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强调,受益最大的群体将是普通民众。因为相对而言,草根阶层的民众人权遭受侵犯时,更需要在表达能力和表达渠道上的新闻救助。

 

  保障人权,重在监督。作为社会的守望者,新闻媒体尤其不能缺位和失语!(本文执笔:万亿) 

分享到: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保障人权 重在监督2012/06/14
  • 专家:中国这些年新建和修改法律都是保障人权2012/05/29
  • 专家:中国这些年新建和修改法律都是保障人权2012/05/29
  • 最高法院长: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2012/03/28
  • 最高法院长: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2012/03/28
  • 最高法院长: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2012/03/28
  • “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写入刑诉法修正草案2012/03/08
  • 尊重和保障人权大进步 刑诉法大修十亮点瞩目2012/03/09
  • “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写入刑诉法修正草案2012/03/08
  • 王琳:保障人权别遗忘了被害人家属2012/02/16
  • .
    中国人权
    主编信箱:humanrightscn@yahoo.cn|关于我们|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单位:中国人权研究会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572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