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2021-12-31 15:55:47来源:《人权》杂志作者:王陈平 李聃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2021年1-2月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

  1月4日,江西省浮梁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法庭依法公开审理了公益诉讼起诉人浮梁县人民检察院与被告浙江海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并当庭宣判。这是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条款的案件。

  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完善人民法院专业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全面规定了专业法官会议的组织形式、人员组成、讨论范围、召开程序、议事规则、衔接机制、配套保障等,有利于各级人民法院专业法官会议规范运行。

  1月6日,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退役军人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意见》共17条,涵盖退役军人司法救助的范围、机制、原则、申请条件、效果评估等方面内容,旨在加大司法过程中对困难退役军人的救助工作力度,有效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月8日,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加强春运疫情防控的意见》,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运保障。

  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26,000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八个部分,分别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取得新进展、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手应对全球人道主义挑战、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三方合作、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展望。

  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规划》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应当实现法律规范科学完备统一,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监督,人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确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

  1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在外交部举行。会上介绍,新疆总体形势保持稳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大幅改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

  1月15日,人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严寒天气下劳动者权益维护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即各级人社部门、工会、企业协会和工商联,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针对性指导督促企业加强严寒天气下对劳动者的保护,落实劳动者权益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了法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方法、重点案件、范围情形、配套机制等,突出“法官在法律框架内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这一基本定位。

  1月20日,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排查欺凌事件,及时消除隐患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建立健全学生欺凌报告制度。

  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受案范围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将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关系密切的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纳入少年法庭受案范围,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保障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重要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通知》强调,要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金。

  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

  1月24日,国务院公布《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主要规定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审批、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排污许可的法律监督等内容,自3月1日起施行。

  1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规定》共7章65条,包括一般规定、引导取证和案件审查、电子数据的审查、出庭支持公诉等内容。

  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习主席强调,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我们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我们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1月26日,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结张超(曾用名张志超)申请国家赔偿一案,依法向赔偿请求人张超支付赔偿金332万元。此前,2020年1月1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志超强奸再审一案公开宣判,宣告张志超无罪。

  1月27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和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毫不松懈抓好农民工就业创业和保障工资支付工作,切实加强权益维护和服务保障,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0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涉及行政登记、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等事由。

  2月3日,农村农业部公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要求建立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强化了耕地保护和促进粮食生产的内容。《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

  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增加“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速裁程序”“缺席审判程序”三章,增加107条,作了实质修改的条文超过200条。自3月1日起施行。

  2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首批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典型案例。

  2月8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国家、省、市、县、校级平台体系建设等举措。

  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涵盖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六大体系,并明确了85项重点任务和牵头单位。这是我国首次从全局高度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

  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意见》从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涉及老年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益的保护。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装备设备,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健全老年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

  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其中补充妨害安全驾驶罪,冒名顶替罪,高空抛物罪等17个罪名。同时,对原10个罪名作了调整或者取消,形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等罪名。

  2月26日,全国妇联决定,授予陈岚等10位杰出女性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2021年3-4月

  3月1日,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在深圳正式施行。同日,全国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即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成立。

  3月2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生猪生产,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控,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

  3月2日,2021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与“女童保护”团队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儿童防性侵、普法教育、被害人救助、心理疏导、合适成年人到场等领域深入合作,逐步完善合作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指出2021年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3月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西藏脱贫攻坚和文化保护”云上边会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境内外有关减贫和文化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与会8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重点研讨交流了中国政府在西藏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倾力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实践经验,5名专家学者对主旨发言作评议。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3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诉国内某知名短视频公司侵犯儿童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办结。这是民法典实施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全国第一案。

  3月12日,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

  3月1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云上边会“南南减贫合作与人权保障”召开。来自中国、德国等国家的近2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减贫经验、南南减贫合作和人权保障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次会议通过中国提交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决议呼吁各国坚持多边主义,在人权领域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加强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促进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决议还主张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疫苗。

  3月23日,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发布《“强迫劳动”还是“追求美好生活”?——新疆工人内地务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通过对广东5家使用新疆少数民族工人的企业开展调查发现,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在内地企业务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存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中所提出的“再教育”“强迫劳动”和“监视”等问题。

  3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对美国侵犯人权的状况进行揭露。报告分为序言、疫情严重失控酿成人间悲剧、美式民主失序引发政治乱象、种族歧视恶化少数族裔处境、社会持续动荡威胁公众安全、贫富日益分化加剧社会不公、践踏国际规则造成人道灾难,全文约1.5万字。

  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14个条文,分为五部分,即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申请与受理;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责任方式的适用规则;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标准与支付;以及其他条款。

  3月26日,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衔接资金使用用途、分配、监管等作出全面规定。

  3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个部门发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9个方面明确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具体保障范围和质量要求。

  3月30日至4月2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和21国驻华使节及外交官一行实地探访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和阿克苏等地,感受当地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成就。他们认为,新疆的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效果显著,各族人民基本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和尊重,当地呈现出的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良好局面,是回应负面涉疆言论的最好例证。

  3月31日,教育扶贫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会议以“教育: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为主题,聚焦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探讨教育与减贫的关系,分享中国教育扶贫的成功实践与经验做法。

  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八项任务,并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部署。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附录,共3万余字。正文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人类减贫探索新的路径”“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五个部分。

  4月8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国际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吉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机构负责人、媒体人士、在华留学生和中国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的代表10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学说、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权面向、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生活权利的思想和实践、减贫与人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及其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对环境权保障的逻辑进路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4月9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一文,揭露了美国打着“人道主义干涉”旗号对外动武的恶劣行径,深刻指出这些战争不仅夺去了大量军人的生命,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4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4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按照“安全为本、因地制宜、农户主体、提升质量”的原则,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

  4月21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签署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西南五省区市计划今年公布首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参目前已初步梳理出148项,涉及户籍证明、电子监控违法处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

  4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逐步将门诊里多发病、常见病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加强慢性病、特殊疾病的门诊保障,将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疾病门诊费用也逐步纳入门诊保障范围。

  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以“六个坚持”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指明应对环境挑战、打造清洁美丽世界的合作之道。

  4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保障机制、实现推进机制等举措。

  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坚持和完善集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于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健全反拐工作协调、配合、保障机制,推进法治反拐、协同反拐、科技反拐、全民反拐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反拐工作法治化、协同化、科技化、社会化水平。《行动计划》提出六个方面具体措施。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

  2021年5-6月

  5月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新疆是个好地方”视频会。维吾尔族妇女代表、教培中心结业学员、清真寺伊玛目、外出务工人员等结合亲身经历在线讲述了中国政府正确的治疆政策惠及人民,新疆百姓解决自身困难、日子越过越好的故事。

  5月7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要求。

  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5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延长到今年底,确定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一是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二是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责任,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适当让利、政府加大支持的机制。三是抓紧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为灵活就业创造好的环境。

  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主题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中国残联等部门当日共同举办助残日主题活动——首届残疾人就业服务展暨人才交流会,联合近百家企业和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支持,以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

  5月1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与会人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和平解放前后的国际局势和党中央战略决策、西藏研究新格局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意见》围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着重提出要建立健全6个方面的机制。第一,建立健全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第二,建立健全智能公开的举报奖励机制。第三,建立健全打早打小的依法惩处机制。第四,建立健全精准有效的督导督办机制。第五,建立健全激励约束的考核评价机制。第六,建立健全持续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

  5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公布自2021年5月20日起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标准为每日373.10元。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介绍,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白皮书指出,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破解长期困扰家长和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指明了方向。

  5月24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作出了部署,提供了指引。《规划》共6章34节,分为3个板块,并设置1个指标专栏和10个重大工程项目专栏。

  5月26日,“西藏和平解放70年人权事业进步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此次研讨会分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权保障”“依法治藏与人权保障”“西藏的文化发展与人权保障”“西藏的长足发展与长治久安”等议题。来自中国、俄罗斯、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的涉藏问题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开研讨。

  5月26日,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主题为“发挥司法作用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由最高人民法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环境司法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合作。中国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积累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有益经验。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5月27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继续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根据《通知》,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衔接,充分发挥综合保障功能。抓好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落实,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5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吹风会。该行动计划是我国自2009年以来制定实施的第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也是首个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衔接的行动计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权事务局宣传处处长李晓军介绍,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行动计划得到全面实施,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几十项指标提前或超额完成,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6月1日,“2021中国儿童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筑百年辉煌 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回顾儿童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具体围绕“十四五”时期的儿童发展战略、党的百年儿童工作历程回顾、脱贫攻坚和儿童发展实践与经验、家庭建设与儿童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6月1日,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学生的交往行为准则、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视频监控管理规定等制度,建立系统的预防报告、处置性侵害、性骚扰的工作机制。并明确禁止教职工和校内人员6项行为,比如禁止与学生发生恋爱关系和性关系,禁止触摸和故意触碰学生身体特定部位等猥亵行为等。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

  6月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意大利《世界中国》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21·中欧人权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罗马和重庆两个主会场同时举行,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希腊、世卫组织、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联合国经社文权利委员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70多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与会嘉宾围绕疫情背景下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权、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等人权领域重要议题,进行了交流。

  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6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其中明确,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危害严重的犯罪,在确定从宽的幅度时,应当从严掌握。《意见》明确了量刑的指导原则、量刑的基本方法、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和常见犯罪的量刑,将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故意伤害罪等23种常见犯罪判处有期徒刑的案件纳入规范范围,同时规范罚金、缓刑的适用。

  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规则》明确提出,在线诉讼活动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则》内容涵盖在线诉讼法律效力、基本原则、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从立案到执行等主要诉讼环节的在线程序规则。

  6月17日,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从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工作、加强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基础工作6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措施。

  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程、理念和成就。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共有七个部分:为人民解放和幸福而奋斗、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执政方略、筑牢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促进各项人权全面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丰富发展了人权文明多样性。

  6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纲要》提出“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的原则。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25%。《纲要》由前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升行动,重点工程和组织实施5部分组成。

  6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细化了公益诉讼案件调查方式和保障措施,明确了检察机关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方式、具体程序、保障等内容。

  6月2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等机构承办的“法律发展与残障权利”国际视频研讨会召开,本次活动属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云上边会之一,线下会场设在武汉大学。来自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挪威奥斯陆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残联研究室等机构的残障研究者及实务工作者等100余人,围绕“促进亚太地区残障权利的法律发展”“残疾人平等与非歧视权利的司法保护”“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年的成就分析”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

  6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了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分配等六方面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19项量化指标,其中要求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2021年9-10月

  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意见》要求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月7日至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十四届少数群体论坛亚太区域论坛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中国人权研究会3名专家学者参会并就中国少数民族治理经验、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保护以及边疆地区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9月8日,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面向各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的视频交流会,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单边制裁侵犯新疆各族人民人权情况。来自新疆的群众代表和多国使节共同谴责了针对新疆的单边制裁行径。

  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行动计划共分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环境权利,特定群体权益保障,人权教育和研究,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实施、监督和评估8个部分。这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四期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进一步厘清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政府和市场权责边界,明确了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参与有序、市场调节有效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机制。

  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主要内容举行吹风会,请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围绕行动计划主要内容、突出特点和全球人权治理中国贡献等话题进行解读。

  9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加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组织实施八个部分。

  9月15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工商业与人权:新理念、新实践”国际研讨会举行。本次活动属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云上边会之一。来自国内外高校、行业协会、基金会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近200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会议。与会人士围绕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的工商业与人权、海外中资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践、构建尊重和促进人权的国际供应链等议题展开讨论。

  9月1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九部委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以算法安全可信、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算法安全治理机制,构建完善算法安全监管体系,推进算法自主创新,促进算法健康、有序、繁荣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纲要》部署了“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9月2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与人权事业发展”云上边会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名学者围绕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的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利、健康权保障等主题展开研讨。

  9月25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云上边会”之“美国侵犯阿富汗人权问题”国际研讨会在重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法国、尼泊尔、荷兰、日本、巴基斯坦等国的40余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外交官,分别就“美国在阿富汗军事任务中的侵犯人权行为”“美国撤军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导致的阿富汗难民危机”等三个分议题展开研讨。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表示,美国在阿富汗侵犯人权的行为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9月26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人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从新疆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现实必然性、趋势等6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疆的人口发展状况。

  9月26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云上边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围绕科技发展对人权保护的促进与挑战、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法律规制等主题展开研讨。

  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新的妇女发展纲要提出75项主要目标和93项策略措施,新的儿童发展纲要提出70项主要目标和89项策略措施。

  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共3.2万余字。正文分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奋斗出来的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的世界意义”五个部分,系统阐述中国的全面小康是什么、又是如何建成的。

  9月29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期间,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第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回应与举措”云上边会顺利举行,来自中国、法国、埃及、斯里兰卡、老挝和朝鲜等国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行动计划回应了哪些新的人权需求,制定了哪些具体的任务目标和措施,并展望该计划实施的前景和可能产生的结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9月29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公布。受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联席会议机制委托,中国人权研究会、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形成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报告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得到全面实施,168项目标和任务全部完成,其中很多指标和任务提前或超额完成。

  9月30日,民政部印发《“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组织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推动我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安排。

  9月30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24条重点举措。

  10月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发言,宣介“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10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向全球反恐论坛第十一次部长级会议发表书面发言。王毅对未来国际反恐事业提出五点主张:第一,应发挥联合国中心作用;第二,应坚持标本兼治原则;第三,应摒弃任何“双重标准”;第四,应遏制新威胁新挑战;第五,应加强发展中国家反恐能力建设。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行动和成效。

  10月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通过中国提交的“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对享有人权的负面影响”的决议。决议指出,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包括经济剥削、国家内部和国家间不平等、系统性种族主义、侵犯土著人权利、当代形式奴役、破坏文化遗产等,均对人权造成负面影响,强调消除任何形式殖民主义和解决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对人权负面影响的重要性。

  10月11日至17日,是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本届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的意见》,《意见》全文共7个部分22条,从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10月13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瑞典、意大利、巴基斯坦、塞尔维亚、伊朗、以色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近30个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等,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研讨会。围绕“后真相时代的反恐国际合作与权利保障”的主题,与会专家人士呼吁摒弃偏见,加强反恐合作,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10月14日,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要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10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应邀在俄罗斯主办的第三届欧亚妇女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本届论坛主题为“妇女:新现实下的全球使命”。

  10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办“纪念《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基层单位代表、专家学者等共70余人参加会议。在下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近50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人权白皮书发表的理论意义、话语建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0月19日,2021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是2021乡村发展高层论坛下的平行论坛之一,共有来自11个国际组织、9个国家的120余人参加此次研讨会。论坛以“后疫情时代全球农村发展与减贫、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创新”为主题,分享交流减贫实践成果,探讨共建更加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会上发布了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中央财经大学共同编著的《国际减贫年度报告2021》。

  10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出版管理部门、网络游戏企业、学校等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

  10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共同举办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和优秀实践分享南南合作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的减贫经验、加强减贫国际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0月21日,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与女大学生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从“后疫情时代女性发展的热点问题”,到“大学生对性骚扰的认知、态度及应对行为,本届论坛以“赋能女生,助力成长——高质量教育体系视域下的女大学生发展”为主题。

  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在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并就开展国际合作和加强政策保障作出相应部署。

  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50年来中国和联合国共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深刻辨析历史大势,明确宣示中国主张,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凝聚奋进的力量,为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指引前行的方向。

  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1.9万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方案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2021年11-12月

  11月2日,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到202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

  11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协同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意见》包括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机制完善等5个部分,提出14项具体任务。

  11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羁押听证办法》,明确人民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审查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时,可以通过组织召开听证会的形式,就是否决定逮捕、是否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是否继续羁押听取各方意见。

  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大会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一揽子决议,开启国际社会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新征程。

  11月16-1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届“人权、民主与法治论坛”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来自中国人权研究会等机构的中国人权领域专家学者以视频形式参会,就“司法与人权保障”等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11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第60次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反恐与去极端化问题,回顾新疆近年来的反恐成果,揭露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以“反恐”为名对他国人权的肆意侵犯。

  11月18日,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俄罗斯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共同举办“民主与人权:共同追求,多彩实践”线上研讨会。60余国常驻代表和高级外交官、非政府组织代表、学者和媒体记者等130余人参加。与会人士围绕民主与人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聚焦减轻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着眼于统一规范制度,健全相应保障机制,对增强医疗保障制度托底性功能作出安排部署。

  11月24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民主多样性:各国制度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国、德国、土耳其、阿根廷、意大利、南非等国家的20余名专家学者以在线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11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同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视频会晤时就美国策划举办所谓“民主峰会”表明严正立场。王毅说,美方实质上是打着民主的旗号,做着反民主的事情。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归根到底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是由某个外国指手画脚、妄加判断。

  11月26日,全国妇联权益部发布《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对“证明发生过家庭暴力事实的证据”及“证明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等做了详细的说明。

  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医防协同,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防治体系,建强防治队伍,发挥好社会力量作用,强化预防干预、监测预警、科研攻关与国际合作,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引导更多残疾人通过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2月3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德人权发展论坛”通过视频方式举行。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与环境权益保障”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12月3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民主的质量:当代西方世界的制度、实践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线参加了研讨会。

  12月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中国人民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

  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十问美国民主》研究报告。报告从美国制度实践、国家治理、社会现状、人权自由、国际影响等十个方面,提出十个有关美国民主的问题。报告全文共2.3万字,分中、英、法、俄、西五个语种。30多个国家驻华使馆代表、近20家外国驻京媒体及40多家国内媒体记者现场参与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12月7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向全球全媒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与探索——民主自由人权的中国实践》及纪录片,报告约1.9万字。报告包括“人民当家作主:追求民主价值的大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人民主权的新形态”“管用的民主:判断制度成色的试金石”和“实践智慧: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启示”等4个部分。

  12月7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21年10月30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贺信、指示等16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12月8日,“2021·南南人权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人民至上与全球人权治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共同主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12月10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办。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在线方式参加了研讨会。

  12月11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了研讨会。

  12月15日,由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际人权与政治问题工作组”研究撰写的《美国干涉阴云下的世界人权困局》报告发布。该报告约1.8万字,报告用大量事实揭露了美国历史上野蛮干涉他国内政的一系列行径,揭示了美式霸权对世界造成的深重灾难。

  1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发布《美式“抗疫”的人权灾难》报告。报告从国际法律、国内法律、事实数据、历史溯源等方面深层次、全方位地总结了美式抗疫失败原因及其造成的人权灾难。

  1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回顾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一步阐明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的原则立场。

  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两份纲要的主要目标均如期实现。

  12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办公室主办的“2021年新疆智库论坛暨人权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2月23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发布《美式民主的局限与弊病》研究报告。报告揭示,美国以选举为核心的票决民主难以支撑起完整意义上的民主政治,绝非现代民主政治的理想方案。报告包括美式民主的“谜之自信”、美式民主的历史局限、美式民主的现实弊病等部分。

  12月26日,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在广州发布《阻碍交易 增加成本 破坏产业链——美国涉疆制裁对全球棉花产业链的影响》中英文调研报告。该研究报告旨在以事实揭示美国基于地缘政治利益实施的制裁破坏了全球产业链,而所谓的“强迫劳动”“侵犯人权”不过是美国意图打击他国、巩固霸权的借口。

  12月27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发布《美国人权政治化行径毁损人权善治根基》研究报告。该报告包括美国人权政治化的历史进程、美国人权政治化举措的深层原因与表现形态以及美国人权政治化行径严重危害全球人权善治等部分。

  12月28日,《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读者见面会在京举行。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作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单位,与来自各领域的中外读者见面,畅谈读书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12月29日,第四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为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类似案件和维权难点问题提供示范指导。此次发布的十大案例,涉及当前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中受到关注的家庭暴力、性侵未成年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婚姻家庭关系、女职工劳动保护等热点问题。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