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鲁广锦:秉持文明包容性:《世界人权宣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3-12-08 14:03:18来源:仁之言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中国人权研究会12月4日在京举行“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精神、影响意义和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展开交流研讨,旨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丰富世界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12月4日在京举行。图为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广锦作大会发言。(刘健 摄)

秉持文明包容性:《世界人权宣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鲁广锦

尊敬的蒋建国常务副会长,

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大家上午好!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世界人权宣言》问世75周年纪念日。对于《世界人权宣言》的历史地位,玛丽⠂安⠂葛兰顿在《美丽新世纪:<世界人权宣言>诞生记》一书中这样写道,“《世界人权宣言》呈现了一幅大胆的人权事业的新蓝图”,“《世界人权宣言》的诞生标志着人权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确实,《世界人权宣言》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人类由此树立起了一座人权价值丰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迄今还没有哪一部人权文献能够像《世界人权宣言》那样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虽然时光逝去75载,但时至今日《世界人权宣言》的作用与影响犹在,它依然在激励着世人为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努力前行。

  《世界人权宣言》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呢?我想主要是因为《世界人权宣言》本身的合理性、共同性以及其世界性所致。这种合理性就在于它倡导了符合全人类进步要求的一种人权价值;这种共同性就在于它基于人类基本道德而提出了一种普遍理想追求;这种世界性就在于它超越了某种文化或文明而建立起了一种全球性人权标准。而《世界人权宣言》的这种合理性、共同性和世界性,正是其秉持了文明包容性精神的结果。

  对于《世界人权宣言》所蕴含的文明包容性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认识和理解:

  一是从《世界人权宣言》起草者的文化背景看。如所周知,《世界人权宣言》由多人起草而成,包括中国代表张彭春在内的一些直接参与起草的外交家和学者,分别来自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和印度教等多种文化和宗教背景。起草委员会的亚洲成员就有四个国家,分别来自中国、印度、菲律宾和黎巴嫩,而这些国家在文化上又有着自己的特征。

  二是从《世界人权宣言》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情况看。为制定一份能够使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能够接受的具有普遍性的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在起草过程中征求了世界多地学者、专家和有影响的政治家的意见,具体人数有的说是几百人,也有的说是上千人,仅最后收到的答复就有一百五十份。中国学者罗忠恕在答复中解释说,中国经典中虽未提及人权的概念,但人民反抗不公正统治者权利自古以来就得到承认。对于文化多样性问题,罗忠恕提倡宽容,不仅对所有宗教要宽容,对无神论者也要宽容。

  三是从《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看。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与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相较,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公认的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强调人权来自“造物主“,而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中没有了造物主;第二,1789年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将“男性”视为权利的持有者,而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则将“任何人”视为权利的持有者。中国代表张彭春主张不用“造物主”这样具有宗教色彩的话语,以及希望对儒家“仁”的思想予以关照的建议,得到《世界人权宣言》在一定程度上的回应。

  四是从《世界人权宣言》的表决结果看。联合国大会在对《宣言》进行投票时,54个参与投票的国家(当时联合国共有56个会员国,也门和洪都拉斯没有参加投票),有48个国家赞成,5票弃权,0票反对。这样的结果超出了参与宣言起草工作所有人的预料。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马利克对此欣喜地言道,这表明“联合国的每个会员国都希望彰显其对人权的尊重和服从”。

  正是因为这种文明包容性精神,才使得《世界人权宣言》具有了普遍性意义。针对《世界人权宣言》表决时有的国家代表指责其内容不完美,叙利亚代表卡亚利起身言道: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人权宣言,但那些早年的宣言既没有完美的内容,也没有得到完美的执行,文明的进步总是缓慢的。而对于今天这部《宣言》而言,“它并不是联大或经社理事会几位代表的作品,而是人类世世代代奋斗的结果。”

  以上可见,没有基于多种文化或文明背景起草者的参与,没有不同文化或文明间的包容共处,就不可能诞生《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的生命力,在于其宝贵的文明包容性精神。这是《世界人权宣言》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权宣言》留给我们的最为重要的启示。

  过去75年间,世界人权发展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实现人人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的目标远未达到。当今时代,世界人权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因地区冲突导致难民的大量存在,因发展鸿沟拉大以及新冠疫情等导致的贫困程度加剧,因种族歧视不绝导致的少数族裔生命权被践踏,以及因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等等,这些问题使有效保障基本人权和增进人类福祉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有的国家仍然推行“普世主义”人权观,搞人权霸权,并且一味地将人权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以一种对抗而非团结合作的态度对待人权。

  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秉持文明包容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中国的理念、倡议和主张,对推进全球人权治理,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引领作用。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