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付子堂:“三大全球倡议”助力全球人权治理良善发展

2023-12-08 14:07:55来源:仁之言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中国人权研究会12月4日在京举行“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精神、影响意义和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展开交流研讨,旨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丰富世界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12月4日在京举行。图为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付子堂作大会发言。(刘健 摄)

“三大全球倡议”助力全球人权治理良善发展

——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

付子堂

  2023年1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国际良法促进全球善治,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毫无疑问,这里的“全球治理”,题中应有之义就包括“全球人权治理”。实际上,早在2018年12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致信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就曾明确提出“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这是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人权治理”概念。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即将过去的2023年,就是一个这样的特殊年份。放眼世界,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也是《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近观中国,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最近,中国又成功连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这是我国第六次担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我国也由此成为当选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习近平主席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强调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时提出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构成了“三大全球倡议”。从人权保障的视角看,“三大全球倡议”也是为解决人权赤字难题和完善全球人权治理开出的一剂良方。

  审视“三大全球倡议”中核心要素的逻辑关联,可以看出:安全是发展和文明的前提,没有和平安宁的环境,发展和文明就会失去保障;发展是安全和文明的基础,唯有繁荣发展,和平才能持久,文明才能进步;文明是安全与发展的升华,同时文明又能为安全和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三大倡议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又共同构成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首先,共同发展是促进人权保障的“总钥匙”

  其次,共享安全是巩固人权事业的“稳定器”

  再次,共话文明是消除人权对抗的“润滑剂”

  作为“三大全球倡议”的提出者和推进落实的行动派,中国既着眼于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又致力于全人类共同福祉,为以积极行动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指导。具体体现为三点:一是以发展促进人权,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二是以安全守护人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三是以合作推进人权,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魏源曾云:“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完善全球人权治理,需要汇聚各方力量,致力于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各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应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

  一要坚持和平发展,厚植人权发展根基。

  二要坚持平等发展,践行共商共建人权治理观。

  三要坚持包容发展,丰富人类人权文明。

  总之,我们要在坚持多元、自主、开放、包容中共同丰富人类人权文明新形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开创人类人权保障美好未来。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