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汪习根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2022-01-19 16:13:56来源:中国人权网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问题3

  新华社: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权的理论思考,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视野。未来如何更好传播人权理念,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中国经验?谢谢!

  汪习根:非常感谢你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中国有非常丰富、生动的人权建设的经验和成就以及实践的优秀范本,怎么样为全球共同分享?所以,我们媒体的传播特别重要,我们在座的各位也肩负着加强文明的包容互鉴、相互交流的神圣使命。

  加强国际传播,各个国家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我也经常注意到这方面的一些很好的交流举措。今后,可以进一步来完善一些措施。

  第一,强化能力建设。良好的人权故事需要有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各个国家都有很好的人权故事,我们怎么样讲述让每一个国家都能听得懂,这就需要加强在国际人权法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的普及学习,并对有关理论、命题、经验、模型、举措的提升和总结。

  第二,实现路径转化。我个人认为中国包括国外的媒体朋友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读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很多国家的发展一样,都有自己的辉煌历史,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我们从人权的角度来看待发展的奇迹,对发展的举措、经验和成就用人权的话语来加以解读。讲好中国的人权故事是要在一点一滴之中,在生活化、场景化、社会化、大众化的叙事中加深对中国人权发展的理解。

  第三,重视可持续性。我们对一个问题的客观真实的报道是一个方面,它的广度和深度又是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要增强它的说理性、说服性。对一些热点的议题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像个别媒体搞道德绑架。比如,我们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它的示范性非常强。要善于在细微之处见人权的真情,持续地挖掘其中的资源。我也参加过很多的国际会议,包括联合国的一些活动,怎么样把我们的宏大叙事和具体案例、实证分析结合起来,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以上内容根据速记稿整理)

打印|